一、冠心病手术——心脏的“重生”契机
冠心病,如同隐匿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心脏的健康,让患者饱受心绞痛、胸闷气短的折磨。当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病情时,手术便成了开启希望之门的钥匙,无论是冠状动脉搭桥术,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都为心脏重新疏通了“生命通道”,迎来“重生”契机。然而,手术的结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术后给心脏来个全方位的“康复SPA”,才能让心脏彻底摆脱“阴霾”,重新活力满满。这不仅关乎身体恢复,更能提升生活质量,预防冠心病再次“来袭”。
二、伤口护理——精心呵护“心”起点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伤口宛如新生的“嫩芽”,需要悉心呵护。首先要确保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防线。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一般在术后初期,可能每天都需要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发热等异常情况。若发现敷料被浸湿,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更换,千万不能马虎,以免细菌趁虚而入,引发感染,让心脏康复之路“受阻”。
2.避免外力刺激:伤口愈合期间,要格外留意避免外力碰撞、拉扯伤口。穿衣服时尽量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紧身衣物摩擦伤口;休息时,采取舒适的体位,不要压迫到手术部位,防止伤口裂开。尤其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部切口较大,在咳嗽、翻身、起床等动作时,要用手轻轻护住伤口,减轻震动,为伤口愈合创造安稳环境,让心脏在“温柔乡”里慢慢康复。
三、饮食调理——营养滋养“心”动力
1.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冠心病的发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术后饮食调整首当其冲的就是控制脂肪和胆固醇。减少动物油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蟹黄、奶油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它们就像血管里的“淤泥”,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烹饪时,优先选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25%-30%,为心脏减负,让血管保持畅通。
2.增加膳食纤维与蔬果:膳食纤维如同肠道的“清洁工”,能吸附胆固醇,促进其排出体外,降低血脂。多吃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餐保证餐盘一半以上被蔬菜占据,每天吃2-3种水果。这些食物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血管炎症,保护心脏。例如,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增强血管弹性,西兰花富含的萝卜硫素能抑制胆固醇氧化,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3.适量蛋白质与均衡饮食: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基石”,术后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但也不宜过量。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天合理搭配,保证身体需求。同时,饮食要均衡,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一不可,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暴饮暴食,让心脏在稳定的营养供应下茁壮成长。
四、运动康复——活力唤醒“心”引擎
1.早期床上活动:术后早期,身体虚弱,不宜过早下床活动,但也绝不能长时间卧床不动。在医生许可下,尽早开展床上简单运动,如翻身、握拳、屈伸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却如同给身体“热身”,为后续康复积攒能量,让心脏慢慢适应运动状态。
2.循序渐进增加强度:随着恢复情况好转,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与范围。从床边坐起、站立,到缓慢行走,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可分多次进行。之后,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加入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心慌、胸痛、气促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告知医生,确保运动安全,让心脏在适度运动中恢复活力,就像重启一台精密引擎。
五、心理调适——阳光驱散“心”阴霾
1.正视疾病与情绪宣泄:经历冠心病手术,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担心疾病复发、身体恢复不佳。要正视这些情绪,不要憋闷在心里,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把内心的担忧、痛苦一股脑倒出来。家人的陪伴、理解与鼓励,能给予莫大心理支持,让患者知道自己不是独自面对,为心灵减负,如同给阴霾的内心洒下一缕阳光。
2.放松训练与心态重塑:学会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每天花15-20分钟练习,帮助身体和心理进入放松状态,缓解紧张情绪。同时,积极参加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冠心病康复讲座、病友交流会,了解疾病知识,与病友分享经验,看到康复的希望,重塑乐观心态,让心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康复,远离不良情绪的“侵蚀”。
六、药物管理——精准护航“心”健康
1.按时服药不松懈:冠心病术后,药物治疗仍是关键一环,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血压,改善心肌缺血,这些药物协同发力,守护心脏健康。设置服药提醒,养成规律服药习惯,确保药物持续发挥作用,为心脏康复筑牢根基。
2.定期复查调方案:定期复查如同为心脏健康“把脉”,术后一般需定期回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评估心脏恢复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与种类。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牙龈出血、肌肉酸痛等,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方案,让药物治疗精准适配身体变化,护航心脏持续康复。
七、生活习惯——规律守护“心”安宁
1.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如同“血管杀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酒精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诱发心律失常。冠心病术后,务必戒烟,远离二手烟环境;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为心脏营造清新、安宁的“生活空间”。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利于心脏修复与身体恢复。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喝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饮品,让身体生物钟正常运转,心脏也能在规律作息中休养生息,保持良好状态。
八、总结
冠心病手术后的心脏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细心与恒心的持久战,从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到运动康复、心理调适,再到药物管理、生活习惯养成,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如同为心脏精心打造的一场“康复SPA”。只有全方位呵护,才能让心脏彻底摆脱疾病阴霾,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让患者以健康之姿拥抱美好生活。希望每一位冠心病术后患者都能牢记这些要点,开启属于自己的心脏康复之旅。
(赵永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