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内科临床用药:合理用药的科学与艺术

2023-10-24 12: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内科病房和门诊,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因各类疾病接受药物治疗。药物,作为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在维护人类健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内科临床用药绝非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门融合了严谨科学与人文艺术的复杂学问。

一、精准诊断是基石

合理用药的前提是精准诊断。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症状常常相互重叠。以发热为例,它可能是普通感冒、流感、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是恶性肿瘤的表现。医生必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结合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才能抽丝剥茧,明确病因。只有准确诊断,才能选择针对性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例如,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使用抗生素是合理且必要的;但若是病毒感染导致,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破坏体内菌群平衡。

二、药物选择的考量因素

一旦明确诊断,接下来就是药物的选择。这涉及多方面因素,首先是药物的疗效。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医生需要根据临床研究证据和经验,挑选最有效的药物。例如,在治疗高血压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都有降压作用,但对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或ARB可能是更优选择,因为它们除降压外,还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

药物的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每种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有些轻微,如胃肠道不适、头晕;有些则较为严重,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医生要权衡药物的治疗效益与风险,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过敏史等。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用药剂量通常需要适当减少,以避免药物蓄积中毒。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更是要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

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是关键。内科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这就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例如,他汀类降脂药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能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抗凝血药华法林与多种药物相互作用,会影响其抗凝效果,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必须仔细审查患者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的把控

确定药物后,用药剂量和疗程的精准把控至关重要。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病情可能迁延不愈;剂量过大,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以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为例,剂量不足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后续治疗难度加大;而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发耐药菌的传播。用药疗程同样不能随意缩短或延长。比如,治疗肺结核需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疗程通常为6-9个月,擅自缩短疗程极易导致病情复发和耐药。

四、人文关怀与沟通的艺术

合理用药不仅是科学问题,还蕴含着人文艺术。医生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用药的必要性、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些患者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自行减量或停药,这可能使治疗前功尽弃。通过耐心沟通,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顾虑,患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生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可能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内科临床用药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的判断能力;它又是一门温暖的艺术,要求医生关心患者、尊重患者,注重沟通与人文关怀。只有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才能实现合理用药,让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高一村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 内六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