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体时不时会发出一些“信号”,提醒我们可能存在健康问题。这些信号,也就是各种症状,看似普通,实则可能是疾病的“密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内科临床的世界,解读常见症状背后隐藏的疾病信息。
一、发热:身体的警钟 发热是内科门诊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当我们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身体就像是拉响了警报。最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是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奋起抵抗,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导致体温升高。例如,感冒时的发热,往往伴随着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这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肺炎导致的发热,除了体温升高,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 但发热并非仅仅是感染的专利。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也会引起长期或反复的发热,同时可能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表现。另外,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也会导致机体发热,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咳嗽:呼吸道的抗议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然而,持续或异常的咳嗽则可能暗示着疾病。 急性咳嗽大多是由呼吸道感染引发。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随着感冒症状的缓解而逐渐减轻。但如果咳嗽剧烈,伴有大量黄脓痰,可能是支气管炎或肺炎。对于长期吸烟的人来说,持续的刺激性干咳,要警惕肺癌的可能。肺癌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咳嗽可能是最早出现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 此外,咳嗽变异性哮喘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类患者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咳嗽加剧,运动、冷空气等刺激后咳嗽也会加重,一般无明显喘息症状,但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可发现气道高反应性。
三、腹痛:腹部器官的呼救 腹部包含了众多重要器官,因此腹痛的原因复杂多样。上腹部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后出现,可能与胃部疾病有关。胃溃疡患者常常在进食后一段时间感到上腹部隐痛,疼痛具有节律性,这是因为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溃疡面所致。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多在空腹时发作,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或灼痛,进食后疼痛可缓解。右上腹疼痛需考虑胆囊炎、胆结石。疼痛常突然发作,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容易诱发。 下腹部疼痛,女性要警惕妇科疾病,如盆腔炎,患者除了下腹部疼痛,还可能伴有白带增多、异味,月经异常等症状。而对于转移性右下腹痛,多提示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可能在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四、水肿:身体失衡的表现 水肿也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右心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导致水分在组织间隙积聚,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 肾源性水肿则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晨起时较为明显,随后可发展至全身。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水钠潴留,以及大量蛋白尿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肾源性水肿的主要原因,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此外,营养不良性水肿多见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血浆蛋白降低,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出血管形成水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表现。
总之,身体的每一个症状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虽然一些常见症状可能由普通疾病引起,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当出现这些症状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检查,解读症状背后的疾病密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高一村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 内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