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微小信号,而疝气,这一看似不起眼的腹部问题,实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疝气,医学上称为疝,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秘疝气的那些事儿,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疝气的成因
疝气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腹壁肌肉或腱膜的薄弱或缺损,以及腹内压的增高。腹壁肌肉或腱膜的薄弱可能是先天的,如腹部白线发育不全,也可能是后天的,如腹部手术伤口未完全愈合、肥胖导致腹壁肌萎缩、抽烟等。而腹内压的增高则可能由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等因素引起。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就可能通过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突出,形成疝气。
二、疝气的症状
疝气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腹部肿块、疼痛、坠胀感等。肿块是疝气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通常在患者站立、行走或进行其他增加腹压的活动时出现,质地柔软,有时伴有轻微坠胀感。肿块在平卧或用手轻轻推送时可回纳至腹腔内而消失。疼痛则是疝气的另一常见症状,它可能在肿块突出时出现,程度因人而异,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如果疝气发生嵌顿,即突出的组织或器官被卡在疝环处无法回纳,疼痛会更加剧烈,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疝气的影响
疝气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它对身体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首先,疝气患者常因局部肿块突出和不适而限制身体活动,无论是日常行走、弯腰、提重物还是进行体育锻炼,都可能因疼痛或担心疝气加重而受到约束。长期如此,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其次,疝气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当疝气内容物为肠管等腹部脏器时,可能会引起腹部坠胀感、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由于脏器位置发生改变,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受到阻碍,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延长,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情况,长期还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使患者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等问题。此外,部分疝气,如腹股沟疝,如果发生嵌顿或长期压迫周围组织,还可能会影响到泌尿系统,例如压迫输尿管可导致输尿管梗阻,引起肾盂积水,影响肾脏的正常排泄功能。对于男性患者而言,疝气若发生在阴囊附近,还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则可能影响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四、疝气的预防
预防疝气需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首先,保持健康的体重至关重要,过重或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对腹壁造成额外的负担。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维持健康的体重,可以有效降低疝气的风险。其次,加强腹部肌肉锻炼也是预防疝气的有效方法。强壮的腹部肌肉有助于支撑腹壁,减少疝气的发生。此外,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度用力、预防慢性咳嗽和便秘、注意妊娠期间的保健、避免吸烟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等措施也有助于预防疝气的发生。
五、疝气的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疝气患者而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疝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疝气的首选方法,它可以通过修复腹壁的薄弱区域或缺损处来防止疝气再次复发。手术方法有多种,如疝腹腔镜修补术、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症状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非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疝气带治疗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疝气引起的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但无法根治疝气;疝气带治疗则是一种保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疝气的脱出,但同样无法根治疝气。因此,对于大多数疝气患者而言,手术治疗仍然是最佳的选择。
六、结语
疝气虽然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对身体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疝气的认识,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腹部肌肉锻炼,避免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疝气的发生。一旦出现疝气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并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张建松 许昌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