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科护理中的安全常识:守护孩子的每一刻

2024-12-05 08: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无论是居家日常还是就医治疗,潜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威胁孩子的生命健康。从防止意外伤害到规避疾病传播风险,掌握科学的儿科护理安全常识,是守护孩子成长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儿科护理中的安全要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防线。
 
一、预防意外伤害:构建居家安全网
 
(一)防止坠落与跌倒
 
婴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攀爬探索,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家长需在窗户、阳台安装高度至少1.1米的防护栏,避免孩子攀爬坠落;在浴室、厨房等易滑倒区域铺设防滑垫,定期检查地板是否干燥,减少滑倒风险。学步期儿童平衡能力较弱,应移除地面杂物,避免奔跑时被绊倒。对于稍大的孩子,要教育其不在楼梯、走廊追逐打闹。
 
(二)规避窒息风险
 
窒息是婴幼儿常见的安全隐患。家长应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喂食花生、瓜子、果冻等易呛噎的食物;选择大小合适的玩具,确保零件不会被误吞;睡觉时避免使用过大的毛绒玩具或厚重的被子,防止口鼻被遮盖。此外,孩子进食时需保持坐姿,家长应全程陪同,避免嬉笑、哭闹时喂食。
 
(三)预防烫伤与触电
 
厨房是烫伤高发地,家长烹饪时要将热锅、热水壶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加热水,水温控制在38 - 40℃;使用取暖设备时,加装防护栏避免孩子直接接触。同时,家中插座需安装防护盖,电线收纳整齐,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指或金属物插入插座孔。
 
二、疾病预防与护理安全
 
(一)规范用药安全
 
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擅自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喂药前仔细核对药名、剂量和服用时间,使用儿童专用喂药器。切勿将药物混在果汁、牛奶中喂食,以免影响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对于外用药,要妥善保管,防止孩子误服;过期药品及时丢弃,避免误用。
 
(二)防范传染病传播
 
儿科病房和托幼机构是传染病高发区。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流感高发期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若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需及时隔离就医,防止交叉感染。
 
(三)科学应对突发疾病
 
孩子突发高热惊厥时,应立即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切勿强行按压肢体或往口中塞异物。对于异物卡喉,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1岁以下婴儿用掌根拍打背部,1岁以上儿童则用双手环抱腹部,快速向内向上挤压,直至异物排出。日常可通过急救培训课程学习专业急救技能,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三、医疗护理中的安全细节
 
(一)住院安全管理
 
孩子住院期间,家长需确认床栏是否牢固,避免坠床;输液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漏,防止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伤。同时,严格遵守医院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对于佩戴腕带的患儿,切勿随意摘取,确保身份核对准确。
 
(二)护理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吸痰等操作时,需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固定好孩子的肢体,防止因挣扎导致操作失败或意外伤害。对于使用监护设备的患儿,家长需了解设备报警的含义,发现异常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三)心理安全呵护
 
儿童对医院环境易产生恐惧,家长和护理人员可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过程,取得信任与配合。同时,尊重孩子的隐私,保护其自尊心,避免因护理操作造成心理创伤。
 
儿科护理安全贯穿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家长、医护人员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掌握科学的安全常识,消除潜在隐患,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每一个细节的重视,都是对孩子生命的尊重与守护,让我们用知识和行动,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王璐 中牟县人民医院 儿科二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