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护理入门:妇产科护士手把手教你守护“天使”的第一步

2025-04-21 18: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每个家庭最幸福的时刻。但面对柔软脆弱的新生儿,新手父母常常既喜悦又迷茫。作为守护新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妇产科护士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新生儿护理指南。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新生儿护理的关键要点,助你顺利开启守护“天使”的第一步。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皮肤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呼吸和循环系统也处于逐步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他们的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容易出现溢奶现象;免疫系统不完善,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需要格外细致的呵护。了解这些生理特点,是做好新生儿护理的基础。

二、基础护理:从清洁到舒适

(一)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受损。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温水轻柔地清洗臀部,避免使用粗糙的纸巾用力擦拭,以防擦伤皮肤。清洗后,可涂抹护臀膏,形成保护膜,预防尿布疹。洗澡时,水温应控制在38-40℃,室温保持在26-28℃。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沐浴产品,动作要轻柔迅速,尤其注意清洗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水分,再涂抹适量的婴儿润肤露,保持皮肤滋润。

(二)脐带护理

脐带是新生儿出生后连接母体的通道,残端一般在出生后1-2周脱落。在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带残端干燥清洁,每次洗澡后用碘伏棉签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避免尿液、粪便污染脐带。若发现脐部有渗血、红肿、异味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三)口腔护理

新生儿口腔黏膜非常娇嫩,一般不需要特殊清洁。喂奶后,可给宝宝喂少量温开水,冲洗口腔内残留的奶液。切忌用纱布擦拭口腔黏膜,以免损伤口腔,引发感染。

三、喂养要点:科学哺乳,助力成长

 

(一)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产后应尽早让宝宝吸吮乳头,促进乳汁分泌。喂奶时,要注意正确的含接姿势,确保宝宝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避免空气吸入引起吐奶。一般每2-3小时喂奶一次,按需哺乳,两侧乳房交替喂养。喂奶后,将宝宝竖抱,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溢奶。

(二)人工喂养

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冲调奶粉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和水温进行操作,先加水后加奶粉,轻轻摇晃使奶粉充分溶解。喂奶前,需将奶液滴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以不烫手为宜。喂奶时,奶瓶倾斜,使奶嘴充满奶液,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空气。人工喂养的宝宝,两次喂奶之间可适当喂一些温开水,补充水分。

四、睡眠与安全:为宝宝营造安心环境

新生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要为宝宝创造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在50%-60%。宝宝睡觉时,应采用仰卧位,避免俯卧或侧卧位导致窒息。床上不要放置毛绒玩具、松软的枕头等物品,防止堵塞口鼻。同时,要避免大人在宝宝睡觉时吸烟,以免二手烟影响宝宝健康。

此外,抱宝宝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支撑好宝宝的头部和颈部,避免伤害到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脊柱。外出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婴儿车或提篮,确保宝宝的安全。

五、疾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往往比较迅速,家长要学会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次数和性状、体温等。如果宝宝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7.5℃)、拒奶、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皮肤发黄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新生儿护理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学问。掌握这些入门知识,能够帮助新手父母更好地照顾宝宝,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在护理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也可以随时向妇产科护士或专业医生咨询。相信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每一个“小天使”都能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胡春燕 商丘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