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热性惊厥发作,家长第一时间该做哪些正确处理?

2023-08-11 16: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4254

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好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约5%-6%的儿童至少经历一次。当孩子突发惊厥时,家长的应急处理直接影响预后。本文从发作特征、急救流程、禁忌事项及长期管理等方面,提供层次分明的科学指导,帮助家长在关键时刻正确应对。

一、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年龄与体温关联

热性惊厥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儿童,其中18-22月龄为高发期。发作多与体温骤升相关,通常在体温≥38.5℃的快速升温期(1小时内体温升高≥1℃)出现,少数敏感儿童体温38℃即可诱发。

2.复发风险因素

有家族惊厥史、首次发作年龄<18个月、低热(<38℃)发作的儿童,复发风险较高,约30%-40%患儿会再次发作。

(二)典型临床表现

1.发作期核心症状

1.1意识障碍: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简单型持续1-5分钟,复杂型>15分钟。

1.2运动异常: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面部及四肢肌肉强直性收缩(肌张力达3-4级),可伴口唇青紫、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

1.3自主神经反应:心率增快至>160次/分,呼吸急促(>40次/分),血压短暂升高。

2.发作后状态

发作结束后,患儿常嗜睡、乏力,约30分钟内意识逐渐恢复。简单型通常无后遗症,复杂型可能出现短暂肢体麻木或行为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二、现场急救五步法(黄金5分钟处置)

(一)环境安全与体位管理

1.快速转移至安全平面

立即将患儿平放于地板或硬板床等硬质表面,避免柔软床铺遮挡口鼻引发窒息。同时移除周围尖锐物品,在头部两侧垫软毛巾,防止抽搐时撞伤。

2.解除身体束缚(三解锁原则)

2.1解开衣领:确保颈部伸展角度>30°,利于呼吸通畅。

2.2解开腰带:减少腹腔压力,避免影响膈肌运动。

2.3解开尿布或紧身衣物:保持下肢血液循环不受限。

(二)气道保护关键操作

1.防误吸体位

将患儿头部偏向右侧45°或取右侧卧位,使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避免舌后坠堵塞气道。若发生呕吐,需及时清理呕吐物。

2.分泌物清理规范

用干净纱布或手帕缠于手指,轻轻擦拭口腔内痰液或呕吐物,禁止使用棉签、镊子等器械,以免损伤黏膜或引发呕吐。

(三)抽搐过程监测与记录

1.精确计时与观察

启动手机秒表,记录发作起止时间。若持续>5分钟,立即拨打120,并告知“儿童抽搐持续>5分钟”。同时观察抽搐部位(全身/单侧)、眼球运动及是否发绀。

2.避免错误约束

禁止按压患儿肢体,抽搐时肌肉强直收缩,强行约束可能导致骨折(风险增加4.7倍),仅需保护其不碰撞周围物体。

(四)退热与循环支持

1.物理降温方法

解开患儿衣物,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每次10-15分钟,禁酒精擦浴。

2.药物退热时机

若患儿发作后意识清醒且无呕吐,可按体重给予布洛芬(5-10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口服,注意间隔时间与最大剂量。

三、关键时间节点管理策略

(一)发作期时间干预

1.<5分钟处理:保持观察,完成环境与气道管理,记录发作细节(如持续时间、症状)。

2.≥5分钟处理:立即拨打120,持续监测呼吸、脉搏。若发作停止后仍需送医,排除颅内感染等潜在病因。

(二)缓解期护理要点

1.体温与意识监测

1.1每30分钟复测体温,贴退热贴于前额及颈动脉处(避开眼周)。

1.2每10分钟呼唤患儿姓名,若>30分钟意识未恢复或伴喷射性呕吐,按昏迷处理并紧急送医。

2.药物使用规范:重复使用退热药物需间隔4-6小时,避免与其他同类药物联用。

(三)分级送医指征

需紧急就医的情况

首次发作且年龄<12个月(需排查颅内感染);

发作持续>1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复杂型惊厥);

发作后出现肢体瘫痪、视力障碍或低热(<38℃)发作(警惕非感染性病因)。

可门诊随访的情况

简单型发作(单次<5分钟,全身对称性抽搐);

体温下降后精神状态正常,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既往有类似发作史且本次表现一致。

四、长期管理与预防措施

(一)发热预警与干预方案

1.体温监测体系

体温>37.8℃时启动每2小时监测,绘制“体温-时间”曲线,升幅>1℃/小时为高热预警,需立即干预。

2.退热药物使用原则

布洛芬:6月龄以上适用,间隔6-8小时,24小时≤40mg/kg。

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以上适用,间隔4-6小时,24小时≤60mg/kg。

(二)感染预防与免疫规划

1.疫苗接种建议

流感疫苗:每年9-10月为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降低流感相关惊厥风险。

13价肺炎疫苗:基础免疫在2、4、6月龄,加强免疫在12-15月龄,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

2.日常防护措施

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场所,感冒家属需佩戴口罩,减少接触传播。保证每日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避免过度疲劳。

(三)家庭应急能力建设

1.急救包必备物品

电子体温计、退热贴、儿童退热药、吸鼻器、纱布手帕、急救联系卡(含家庭地址、儿科急诊电话、过敏史)。

2.家长技能培训

家长及照料者需参加儿童急救培训,掌握心肺复苏(CPR)和惊厥处理流程,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

五、家长心理调适与就医沟通

(一)缓解焦虑情绪

热性惊厥预后良好,发展为癫痫的风险<3%,家长需保持冷静。研究表明,冷静应对可降低患儿复发焦虑感,提升护理效果。

(二)就医沟通要点

向医生提供以下关键信息:

发作时间、持续时长及发作时体温;

抽搐部位、是否伴呕吐或发绀;

既往惊厥史、过敏史及在家处理措施(如用药剂量、时间)。

结语

儿童热性惊厥发作时,家长的正确处理需遵循“安全优先、科学观察、精准送医”原则。避免错误干预,聚焦环境安全与气道保护,同时通过发热预警、疫苗接种及急救培训降低复发风险。记住,冷静与规范是应对急症的核心,每一个科学决策都是守护孩子健康的重要保障。

(荆连勤 河南宏力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