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颈椎咔咔响别瞎慌!这些“求救信号”才要重视

2025-03-20 12: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低头刷手机、伏案敲键盘、瘫着追剧……现代人的颈椎每天都在“疯狂加班”。不少人转动脖子时,总会听见“咔咔”“咯咯”的响声,瞬间慌得以为颈椎要“散架”。先别急着给自己吓出一身冷汗!颈椎响这件事,有的是“虚张声势”,有的才是真的在“拉警报”。今天就来扒一扒,到底哪些情况该重视!

一、颈椎为啥会“咔咔”响?先摸清它的“脾气”

咱们的颈椎不是一块骨头“单打独斗”,而是由7块椎骨、椎间盘、韧带、肌肉等组成的“精密团队”。当颈椎发出响声,就像这个团队在“打报告”,不同的响声,背后藏着不同的“原因说明书”。

(一)生理性弹响:无害的“关节小摩擦”

最常见的颈椎响属于生理性弹响,就像手指掰出“咔嗒”声一样,是关节之间正常的“小互动”。当我们转动颈椎时,关节之间的空间发生变化,原本溶解在关节液里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会形成小气泡并破裂,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可能是颈椎活动时,肌肉、韧带在骨头表面滑动,或者关节面之间轻微摩擦,这些情况都属于正常现象。

这类响声通常只出现一次,再次活动颈椎时不会重复响,而且不伴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不舒服的感觉。简单来说,就像给生锈的门轴抹了点润滑油,“吱呀”一声后又能顺畅开合,不用太担心。

(二)病理性弹响:身体的“红色预警”

如果颈椎的响声频繁出现,还伴随着其他症状,那可能是颈椎在“拉响警报”。比如颈椎长期劳损、退化,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或者得了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都会破坏颈椎原本的“和谐秩序”,引发病理性弹响。

这种响声往往持续存在,每次活动颈椎都会出现,还可能伴有脖子酸痛、僵硬,手臂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甚至走路不稳等症状。打个比方,这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出了故障,不仅会发出刺耳的噪音,还会影响整个车子的正常运行。

二、别被响声迷惑!这些才是颈椎的“救命信号”

很多人被颈椎响吓得不轻,却忽略了真正危险的“求救信号”。比起单纯的响声,以下这些症状更需要提高警惕,它们才是颈椎健康亮起的“红灯”!

(一)持续疼痛,“酸痛炸弹”炸不停

如果脖子、肩膀、后背总是酸痛难忍,休息后也无法缓解,甚至疼痛越来越严重,从脖子蔓延到手臂、手指,那可要小心了。这可能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神经,就像电线被压住导致电流传输不畅,引起放射性疼痛。严重时,连简单的转头、低头动作都变得困难,分分钟化身“木头人”。

(二)手臂麻木、无力,像被“电”到

经常感觉手臂、手指发麻,拿东西容易掉落,握力下降,比如端着水杯突然手抖洒一地,写字时笔都拿不稳。这很可能是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影响了神经传导功能。长此以往,手部肌肉还可能出现萎缩,连拧瓶盖这种小事都做不好。

(三)头晕头痛,“天旋地转”不好受

一低头、一转头就头晕目眩,甚至恶心呕吐;或者经常莫名其妙地头痛,后脑勺、太阳穴附近胀痛难忍。这种情况可能和颈椎有关,因为颈椎附近的血管、神经受到刺激,影响了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严重时,站着都会突然眼前一黑,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极其危险。

(四)走路不稳,“脚踩棉花”要摔跤

感觉双脚发软,走路轻飘飘的,像踩在云朵上,容易失去平衡;上下楼梯时总怕摔倒,甚至出现走路姿势异常,比如拖地、画圈。这可不是普通的腿脚问题,很可能是颈椎病变压迫到了脊髓,影响了身体的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是非常严重的信号,必须立刻就医。

(五)吞咽困难,“吃饭都成大难题”

突然发现吃东西时喉咙发紧,吞咽食物有梗阻感,总感觉嗓子里卡着东西。别以为只是嗓子发炎,有可能是颈椎前缘的骨质增生压迫到了食管,医学上叫“食管型颈椎病”。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容忽视,毕竟“干饭”可是人生大事!

三、颈椎“保养秘籍”:从日常习惯开始拯救

想要远离颈椎问题,光知道危险信号还不够,关键得学会日常保养。别等颈椎“罢工”才后悔,这些“续命”操作赶紧学起来!

(一)姿势“避雷指南”

1.告别“低头族”:低头玩手机、看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比平时大好几倍,就像给脖子挂上了重重的砝码。尽量把手机举到与眼睛平齐的高度,或者使用手机支架;看书、用电脑时,调整屏幕位置,让眼睛平视屏幕,保持颈椎中立位。

2.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着时腰背挺直,不弯腰驼背,也别瘫在椅子上;可以在腰部垫个靠枕,帮助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站立时挺胸收腹,双肩放松下沉,避免含胸耸肩。正确的姿势就像给颈椎穿上了“矫正衣”,减轻它的负担。

3.睡对枕头,事半功倍:枕头选得好,颈椎没烦恼!合适的枕头高度应该是一拳左右,材质要软硬适中,能贴合颈椎的生理曲度。太高的枕头会让颈椎过度前屈,太低则会使颈椎后伸,都不利于颈椎健康。侧卧时,枕头高度要能填满耳朵到肩膀的空隙,保持颈椎平直。

(二)“偷懒”也要有技巧

1.定时“摸鱼”活动:不管工作多忙,每隔45-6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转转脖子、耸耸肩,做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比如双手抱头,缓慢向后仰头,感受颈部肌肉的舒展;或者左右侧屈脖子,拉伸颈部两侧肌肉。这些“摸鱼”操作既能放松颈椎,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2.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别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比如开车时连续几个小时不换坐姿,或者低头写方案一写就是半天。工作间隙可以多变换姿势,倒杯水、上个厕所,让颈椎“喘口气”。

(三)运动“充电计划”

1.颈椎“健身操”:每天花几分钟做颈椎操,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比如“米”字操,用头在空中写“米”字,锻炼颈椎的屈伸和旋转功能;还可以做“抗阻训练”,双手交叉放在额头前,用力向前推,同时颈部向后对抗,坚持5-10秒后放松,重复多次。

2.游泳、打羽毛球:游泳时,头部需要不断抬起换气,对颈椎有很好的牵引和锻炼作用;打羽毛球、放风筝时,经常需要抬头看球、看风筝,能帮助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这些运动就像给颈椎做“按摩+健身”,让它越来越强壮。

(四)保暖“小棉袄”不能少

颈椎怕冷,受凉后容易引起肌肉收缩、血管痉挛,加重疼痛和僵硬。天冷时记得戴围巾、穿高领衣服;夏天吹空调别对着脖子直吹,必要时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一敷脖子,促进血液循环,给颈椎“送温暖”。

颈椎咔咔响这件事,不用自己吓自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了上面提到的“求救信号”,别犹豫,赶紧去医院找专业医生检查。日常做好颈椎保养,远离不良习惯,才能让这个默默支撑我们头部的“顶梁柱”健健康康,不再“闹脾气”!

(吕强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专业组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