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公交上,在餐厅、商场里,随处可见低头族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的身影。而当他们偶尔抬起头时,颈椎处常常会传来 “咔咔” 的响声。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只是个小毛病,活动一下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些看似平常的咔咔声,实则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颈椎咔咔响的成因
颈椎发出咔咔响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类。关节摩擦是常见因素之一,当我们活动颈椎时,关节面、软骨、滑膜、韧带等组织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组织之间的摩擦较小,不会产生明显声响。但如果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变窄,摩擦就会增大,从而发出咔咔声。就像机器零件长期使用后缺乏润滑会产生噪音一样,颈椎关节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类似情况。
气体逸出理论也能解释部分颈椎咔咔响的现象。关节腔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里面含有起润滑和缓冲作用的关节液,关节液中溶解有二氧化碳等气体。当关节活动时,关节腔的压力发生变化,原本溶解在关节液中的气体迅速逸出,形成小气泡破裂,产生咔咔声。这种情况类似于掰手指发出响声,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频繁出现可能预示着关节内环境的改变。
此外,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劳损也可能引发咔咔响。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会使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肌肉力量失衡,韧带弹性下降。当颈部活动时,劳损的肌肉和韧带相互摩擦、牵拉,就会产生异常声响。同时,颈椎的退行性病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水分流失、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这些变化都会破坏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导致关节活动时出现咔咔声。
颈椎咔咔响背后的健康隐患
偶尔的颈椎咔咔响,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咔咔响频繁出现,并伴随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头晕、手臂麻木等症状,就需要警惕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多种类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并向肩部、手臂放射,伴有手指麻木、无力等症状。脊髓型颈椎病则更为严重,它会压迫脊髓,影响脊髓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等严重后果。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影响椎动脉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在颈部活动时症状可能加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会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失眠等一系列复杂的症状。
除了颈椎病,颈椎咔咔响还可能与颈部的其他疾病有关,如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韧带钙化等。颈椎小关节紊乱是指颈椎小关节的位置发生改变,导致关节的正常运动受到影响,患者会感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且在活动时会有明显的咔咔声。颈椎韧带钙化则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韧带发生变性、钙化,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功能,不仅会引起颈椎咔咔响,还会进一步加重颈椎的退变。
低头族为何成为高危人群
低头族成为颈椎咔咔响及颈椎病的高危人群,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低头看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当我们低头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低头 60 度时,颈椎所承受的压力相当于一个 7 岁儿童的体重,约 27 公斤。长时间处于这种不良姿势下,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会逐渐变直,甚至反弓。颈椎的生理曲度就像一个天然的弹簧,能够有效缓冲头部的重量和外界的冲击力,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一旦生理曲度改变,颈椎的力学结构被破坏,椎间盘、关节、韧带等组织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退变过程。
此外,低头族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往往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缺乏足够的颈部活动。颈部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放松和锻炼,会变得僵硬、萎缩,失去对颈椎的保护和支撑作用。而且,很多人在睡觉时也喜欢将手机放在枕边,半夜醒来会不自觉地查看手机,进一步增加了颈部的负担。同时,一些低头族还存在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他们的颈椎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更容易出现颈椎咔咔响和颈椎病。
如何应对颈椎咔咔响
当颈椎出现咔咔响时,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低头看手机、电脑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一下颈部,做做颈部伸展运动,如左右转头、前后点头、耸肩等,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尽量将屏幕抬高到与眼睛平视的位置,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弯腰驼背。选择合适的枕头也至关重要,枕头的高度应适中,以一拳高为宜,材质要柔软且有一定的支撑性,能够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也是保护颈椎的重要措施。可以进行一些简单有效的颈部锻炼,如颈椎操、游泳、打羽毛球等。颈椎操包括米字操、颈部抗阻训练等,米字操是通过头部在空中书写 “米” 字的方式,活动颈椎的各个方向;颈部抗阻训练则是用双手交叉放在脑后,用力向前推头部,同时头部向后用力抵抗,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游泳和打羽毛球时,颈部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活动,有助于锻炼颈部肌肉,改善颈椎的血液循环。
如果颈椎咔咔响的症状较为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MRI 等),明确病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针灸等,能够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椎的功能;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脊髓等组织的压迫。
颈椎发出的咔咔声,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健康预警。作为低头族,我们必须重视这一信号,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加强颈部锻炼,保护好我们的颈椎。毕竟,拥有健康的颈椎,才能让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避免被颈椎病所困扰。
(侯抗洪 朱里镇卫生院 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