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失眠不再来,中医为你守护每一个夜晚

2025-04-12 18: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如同一片阴霾,笼罩着无数人的夜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数着窗外的星星,却依然难以踏入梦乡,这种煎熬让身心俱疲。而中医,犹如一位智慧的长者,带着千年传承的奥秘与关怀,为失眠者守护每一个本应安宁的夜晚。

中医看待失眠,并非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睡不着”,而是有着深刻且全面的洞察。从整体观念出发,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失眠可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衡等都可能引发睡眠障碍。例如,心主神明,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便容易出现心悸、多梦、入睡困难等症状;肝主疏泄,长期情绪压抑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扰心神,也会使人夜不能寐,伴有烦躁易怒、胁肋胀痛等不适。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核心法则。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于劳心过度、思虑伤脾之人,表现为多梦易醒、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中医会运用补益心脾的方法,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配合酸枣仁、远志等养心安神之药,如归脾汤加减,以恢复心脾功能,滋养心神,让睡眠回归安稳。而对于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常情绪急躁、目赤口苦、大便干结,此时需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可堪此任,通过疏散肝郁、清泻肝火,使心神不受干扰,安然入眠。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的外治法也为改善失眠提供了多元途径。针灸疗法犹如精准的导航,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针刺百会穴可升阳举陷、宁心安神,神门穴能调理心神、疏通心气,三阴交则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诸穴合用,平衡阴阳,舒缓紧张的神经,助力进入梦乡。艾灸涌泉穴,借助艾草的温热之力,引火下行,温通肾经,使上亢之虚阳下潜,心肾相交,睡眠自然逐渐改善。此外,推拿按摩也不容忽视,沿着经络循行轻柔揉按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放松肌肉,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身体疲劳与精神压力,为良好的睡眠创造有利条件。

情志调理在中医解决失眠问题中同样占据重要位置。古语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日常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焦虑情绪,也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在动静结合中修养身心,调和气息,让思绪归于宁静,避免情志过激扰乱心神。

饮食调养更是中医特色所在。睡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胃不和则卧不安。适当进食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小米粥,其色氨酸含量丰富,能促进大脑分泌褪黑素,诱发睡意;百合莲子羹,滋阴润肺、清心安神,口感清甜,为夜晚增添一份宁静与舒适。

在中医的悉心守护下,失眠不再是难以驱散的梦魇。它以温和而持久的力量,从根源上探寻病因,多维度施以良方,修复身体的平衡与和谐,还人们一个个踏实安稳的夜晚。当夜幕降临,不再有瞪眼到天明的无奈,而是在中医的呵护下,沉沉睡去,在梦中织就健康的画卷,迎接明日的曙光,重新拥抱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生活。

(武利娟 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