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呼吸重症监护室:点亮希望之光,驱散肺部阴霾

2025-07-02 10: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深处,有一处特殊的战场——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这里没有硝烟,却时刻上演着生死较量;这里寂静无声,却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呐喊。当肺部被疾病阴霾笼罩,当呼吸成为奢侈的渴望,RICU的医护人员便化身执灯者,用专业与温情点亮希望之光,为患者驱散那片笼罩在呼吸道的黑暗。

一、精密仪器:现代医学的光之利剑

走进RICU,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精密仪器。这些闪烁着冷光的设备,实则是医护人员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呼吸机以恒定的节奏输送着生命之气,高流量氧疗装置为受损的肺泡提供支持,血气分析仪实时监测着血液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每一台设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在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正是这些设备筑起了生命的防线。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为那些肺部功能几乎丧失的患者提供了生的可能,就像一位使用ECMO后康复的教师所说:"那台机器代替我的肺工作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死神的背影正在远去。"支气管镜在可视化条件下精准清除气道分泌物,床旁超声实时评估肺部病变情况。这些技术不仅是冰冷的机器,更是医学赋予人类对抗疾病的光之利剑。

二、专业团队:生命的守夜人

RICU的医护人员是真正的生命守夜人。呼吸治疗师24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重症医学科医生随时处理病情变化,护士们密切监测每一个生命体征。他们掌握着专业的"呼吸语言"——能解读血气分析中的秘密,理解呼吸波形中的讯息,预判可能发生的呼吸衰竭。

韩主任带领的团队曾创造过许多奇迹。一位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指数一度低至80mmHg(正常值>300mmHg),在团队精心调整PEEP(呼气末正压)和采用俯卧位通气后,患者肺部情况逐渐改善。"每次成功撤机,看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值得了。"韩主任说。这种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对疾病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治疗时机的精准把握。

三、人文关怀:治愈心灵的温暖之光

在技术之外,RICU更注重人文关怀的光芒。医护人员深知,插管患者虽然无法言语,但意识可能清醒;镇静患者虽然看似沉睡,但仍能感知外界。因此,他们发展出一套特殊的沟通方式——通过眼神交流、手势沟通,甚至是触摸传递温暖。

四、希望之光:驱散阴霾的力量

在呼吸重症监护室这个特殊空间里,现代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哲学。当精密仪器提供生理支持时,人性温暖同时滋养着患者的心灵;当专业治疗驱散肺部阴霾时,希望之光也照亮了康复之路。这里每天都在证明:生命可以脆弱如风中残烛,也可以坚韧如石缝小草;医学既是精准的科学,更是温暖的艺术。

(周亚飞 洛阳市中心医院 呼吸重症监护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