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癌治疗的领域中,放疗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如同一位精准的“狙击手”,在癌细胞可能残留或复发的战场上进行定向清除,为患者生命的延续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一、放疗原理:精准打击癌细胞
乳腺癌放疗利用高能射线,如 X 射线、γ射线等,聚焦于乳腺组织及周围可能存在癌细胞侵袭的区域。这些射线就像看不见的“子弹”,能够穿透人体组织,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 DNA 分子结构。当射线能量被癌细胞吸收后,会导致 DNA 链断裂,使癌细胞失去复制和分裂的能力,进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与化疗全身性“地毯式轰炸”不同,放疗更具针对性,能在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对局部癌细胞进行高强度攻击,尤其适用于保乳手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以及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在手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预后。
二、放疗流程:严谨有序的抗癌步骤
(一)模拟定位
这是放疗的前期关键准备。患者需躺在特制的模拟定位床上,医生通过 CT 等影像设备对乳腺及周围区域进行细致扫描,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边重要器官(如心脏、肺脏等)的解剖关系。随后,利用专用标记在患者皮肤上标出放疗靶区,这就如同为即将发射的“导弹”锁定目标范围,确保射线能精准覆盖病灶,同时避开重要脏器,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二)制定放疗计划
放射物理学家与肿瘤科医生携手合作,根据模拟定位获取的图像数据,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精心设计放疗方案。他们要权衡射线的能量、剂量、照射角度和分割次数等因素。例如,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可能采用相对低剂量、多次分割照射的方式,既能有效杀灭癌细胞,又能让周围正常组织有修复时间,降低放射性损伤风险;而局部晚期肿瘤,则可能先给予大剂量冲击,快速缩小肿瘤体积,再调整剂量和频率进行后续巩固治疗。
(三)放疗实施
在正式放疗时,患者按照既定方案躺在放疗床上,放疗设备依据标记精准对准靶区发射射线。整个过程类似一次精密的“定点爆破”,每次照射仅持续数分钟,但患者需保持特定体位以确保准确性。通常,放疗每周进行 5 次,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具体取决于病情和治疗方案,逐步累积剂量以达到最佳抗癌效果。
三、副作用应对:护航治疗全程
尽管放疗技术日益精准,但仍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常见的有放射性皮炎,表现为照射区域皮肤发红、瘙痒、脱屑,严重时可能出现破溃。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遵医嘱使用润肤膏或药物外敷缓解症状。还有放射性肺炎,会有咳嗽、气短等症状,一般通过休息、吸氧以及使用止咳平喘药物来改善。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合理安排休息、均衡饮食并适当进行轻度运动,有助于减轻不适,让患者更好地耐受放疗,坚持完成整个疗程。
四、康复与希望:重启健康生活
完成放疗后,乳腺癌患者迎来新的阶段——康复。定期复查成为关键,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任何复发迹象。同时,患者在身体逐渐恢复过程中,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节奏,参与社交活动,进行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心理调适也不容忽视,家人与朋友的关爱、专业心理辅导能帮助患者驱散阴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许多历经放疗考验的患者,在后续岁月中不仅病情稳定,更能以饱满精神回归家庭与社会,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彰显乳腺癌放疗在抗癌征程中的卓越价值与意义。
(王冠 息县人民医院 肿瘤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