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衰患者夜间突发喘憋?家属必学的急救姿势

2025-05-17 16: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力衰竭患者夜间突发喘憋是病情加重的典型信号,多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膈肌上移、迷走神经兴奋等因素诱发。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甚至心源性休克。掌握以下急救措施,可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一、核心急救姿势:半卧位/端坐位

操作要点: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或端坐位。

科学依据:平卧时下肢静脉血回流增加40%-50%,加重心脏前负荷;半卧位可使回心血量减少25%-30%,降低肺毛细血管压,缓解肺淤血。同时,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约15%,改善通气功能。

注意事项:避免强迫患者平躺或左侧卧,防止压迫心脏;若患者意识模糊,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

二、辅助急救措施

1.松解衣物

迅速解开患者衣领、腰带及过紧的衣物,减少胸部压迫。寒冷季节需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引发支气管痉挛。

2.氧疗支持

操作规范: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0%,可改用面罩吸氧(氧浓度40%-60%)。

3.药物干预

常用药物:

利尿剂:口服呋塞米20-40mg或氢氯噻嗪25mg,2小时内可排出400-800ml尿液,迅速减轻肺水肿。

血管扩张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每5分钟可重复1次,最多3次,可降低心脏后负荷15%-20%。

支气管扩张剂:若合并哮喘,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2喷,每4小时可重复使用。

用药原则: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若患者已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需警惕低血压风险。

三、病情监测与转诊

1.生命体征监测

每5-10分钟记录一次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呼吸频率>30次/分

收缩压<90mmHg或>180mmHg

意识模糊或烦躁不安

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征象)

2.转运准备

保持患者半卧位,避免剧烈搬动。

携带近期用药清单及病历资料。

提前联系急救中心,告知患者病情及预计到达时间。

四、病因分析与预防策略

1.夜间喘憋的常见诱因

体位因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合并症:约30%心衰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夜间气道反应性增高。

液体潴留:日间摄入过多液体,夜间集中分布于肺组织。

2.长期管理建议

体位训练:日常采用高枕卧位(床头抬高15-20度),减少夜间回心血量。

液体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1500ml,钠摄入<2g/d。

药物调整:睡前服用小剂量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预防夜间液体潴留。

呼吸训练:每日进行缩唇呼吸练习(吸气2秒,呼气4秒),改善肺通气功能。

五、特别提醒

避免误区:切勿让患者自行走动或频繁变换体位,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心理支持:安抚患者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加重病情。

家庭氧疗:长期心衰患者可配备家用制氧机,但需定期检测氧浓度及流量准确性。

心衰患者的夜间管理是慢性病长期防控的重要环节。家属通过掌握正确的急救姿势及配套措施,可显著降低急性发作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邢焕民 河南省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