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公共场所卫生:电梯、扶手、公共座椅上的细菌大揭秘与防护攻略

2025-07-01 10: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城市的喧嚣中,电梯、扶手、公共座椅这些公共场所的设施与我们的日常出行紧密相连。然而,你是否想过,它们可能隐藏着大量的细菌,成为健康的隐形威胁?

一、细菌大揭秘

(一)电梯

电梯是一个相对封闭且人员流动频繁的空间。每一次按钮的按压,都可能留下无数的细菌和病毒。研究表明,电梯按钮上可能存在着来自不同人群的各种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迅速繁殖,当人们再次触摸按钮时,就有可能将病菌传播到自己的手上,进而通过接触口鼻等部位引发感染。而且,电梯轿厢内的空气流通相对较差,这也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整个电梯内部成为一个细菌滋生和传播的温床。

(二)扶手

公共场所的扶手,无论是楼梯扶手还是走廊扶手,都是人们经常接触的部位。由于其使用频率高,且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沾染灰尘、皮屑、汗水等有机物,这些物质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它们可以在扶手表面存活较长时间,并随着人们的接触而四处传播。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接触到这些带有病菌的扶手后,感染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三)公共座椅

公园长椅、公交站台座椅、电影院座椅等公共座椅,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乘客。人们坐在上面时,衣物与座椅表面的摩擦、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都会使座椅沾染上各种细菌和污渍。例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肠道致病菌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如果后续使用者直接接触座椅后又用手触摸食物,就很容易将病菌带入口中,引发肠道疾病。此外,公共座椅上还可能隐藏着螨虫、真菌等微生物,对皮肤敏感的人群可能造成过敏反应。

二、防护攻略

(一)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在接触电梯按钮、扶手、公共座椅等公共设施后,应尽快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 30 秒,确保彻底清洁双手。如果没有洗手条件,也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避免触摸面部:在未洗手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部位的黏膜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从而引发感染。

(二)减少直接接触

使用纸巾或替代品:在按电梯按钮时,可以使用纸巾或随身携带的钥匙、卡片等物品来代替手指直接接触按钮,这样可以减少手部与病菌的接触机会。使用后,将纸巾妥善丢弃,并对钥匙或卡片进行消毒处理。

佩戴手套: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场所,或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考虑佩戴一次性手套,以减少手部与公共设施的直接接触。佩戴手套后,要注意避免手套接触其他物品,防止交叉污染。

(三)加强公共设施的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梯、扶手、公共座椅等设施的清洁工作,制定合理的清洁计划,定期使用专业的清洁剂进行擦拭和消毒,确保设施表面的清洁卫生。

增加消毒频次: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医院、商场、车站等,应适当增加消毒频次,特别是在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期间,要做到每日多次消毒,以有效杀灭病菌,降低传播风险。

(四)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公共场所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传播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可以制作相关的公益广告、宣传海报、科普文章等,向公众普及正确的洗手方法、减少接触的技巧以及公共设施消毒的重要性。

倡导文明行为:鼓励公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

总之,电梯、扶手、公共座椅等公共场所设施上的细菌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直接接触、加强公共设施的清洁消毒以及提高公众卫生意识等多方面的措施,来有效预防病菌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营造一个更加卫生、安全的公共环境。

(张春莉 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