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腹腔深处,胰腺宛如一位低调的“隐士”,默默履行着消化和内分泌的重要职责。然而,当胰腺癌悄然来袭,它便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恶魔”,因其早期症状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常常让人措手不及。但即便如此,我们仍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尝试识破这个“恶魔”的真面目。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这是它难以被及时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这种疼痛通常较为轻微,且没有特异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胃病或消化不良。有些患者会感觉食欲减退,对以往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也与胃肠道疾病的表现相似,从而混淆了人们对疾病的判断。
随着病情的进展,胰腺癌的一些特征性症状逐渐显现。黄疸是胰头癌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胆总管时,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的现象,尿液颜色也会加深,如同浓茶色,而粪便颜色则变浅,甚至呈陶土色。此外,由于胰腺癌会影响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导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粪便中可见到大量未消化的脂肪滴,同时伴有体重明显下降,这是因为癌细胞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而患者又因食欲不佳摄入不足,身体逐渐消瘦,呈现出一种“恶病质”的状态。
除了上述症状,胰腺癌还可能引起血糖异常。胰腺中的胰岛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来调节血糖,当胰腺组织被癌细胞破坏时,这些激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血糖波动,患者可能出现糖尿病症状,或者原本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突然加重,这也是胰腺癌的一个警示信号。
在体征方面,晚期胰腺癌患者可能在上腹部摸到肿块,质地坚硬,活动度差,有明显的压痛。当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时,会引起持续性剧烈腹痛,向腰背部放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疼痛往往难以用普通止痛药缓解,需要强效镇痛药物才能减轻痛苦。
要识破胰腺癌这个“恶魔”,不仅需要患者自身对身体变化的敏锐察觉,更需要借助医学检查手段。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它可以发现胰腺部位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肠道气体干扰较大的患者,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CT 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够更好地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形态改变,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胆总管和胰管有很大帮助。此外,肿瘤标志物检测也不容忽视,其中糖类抗原 19-9(CA19-9)在胰腺癌患者中常明显升高,虽然其特异性并非 100%,但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复发的重要指标。
然而,尽管有这些检查手段,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保持警惕,尤其是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患有慢性胰腺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至关重要。同时,一旦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争取早日识破胰腺癌这个“恶魔”的伪装,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李一 邓州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一病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