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犹如潜伏在消化系统中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它在早期往往症状隐匿,不易被察觉,一旦确诊,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增,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然而,胃癌并非不可防范,通过了解其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大大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守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一、认识胃癌的风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这种细菌定植于胃黏膜,长期感染可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约 70% - 90% 的胃癌患者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与胃癌密切相关。长期食用高盐、腌制、熏制食物,如咸鱼、腌肉、咸菜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此外,长期吸烟、酗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遗传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其患胃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缺陷或家族共同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关。另外,年龄增长、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患有胃息肉、胃部慢性疾病等因素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几率。
二、预防胃癌的生活策略
在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膳食,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胃黏膜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高盐、腌制、熏制、油炸等食品的摄入,避免食用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尽量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减轻胃的负担,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戒烟限酒对于预防胃癌至关重要。吸烟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同时烟雾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增加癌变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长期酗酒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进一步影响肝脏对体内毒素的代谢能力,间接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应尽量戒烟,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环节。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肠蠕动紊乱等,为胃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三、重视早期筛查与检测
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如40 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患有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癌筛查。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其中,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有效手段,它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尽管胃镜检查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不适,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高危人群每 1 - 2 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进行治疗,将胃癌扼杀在萌芽状态。
胃癌作为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其风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并重视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检测,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防范这一消化系统的“隐形危机”于未然,守护自己的健康和美好生活。
(李一 邓州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一病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