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肝肾囊肿不必慌,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新选择!

2023-09-08 13: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面对肝肾囊肿,患者往往心生恐慌,担心手术的风险与恢复。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安心接受治疗。

一、肝肾囊肿的概述

肝肾囊肿是常见的腹部囊性病变,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肝囊肿多源于肝内胆管胚胎发育障碍,而肾囊肿则起源于肾小管憩室,泌尿系统一定程度的梗阻和小管基底膜退行性改变是其诱发因素。囊肿较小时,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当囊肿逐渐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如肝区胀痛、腰部不适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二、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

传统的肝肾囊肿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开窗术。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已逐渐被腹腔镜下治疗和介入治疗所取代。而腹腔镜下开窗术虽然减少了手术创伤,但仍为有创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且多用于硬化治疗失败者和肝边缘性囊肿的治疗。

三、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的原理与优势

1. 治疗原理

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超声实时引导,将穿刺针精准定位至囊肿内,抽尽囊液后注入硬化剂(如无水酒精),使囊壁上皮细胞凝固和脱水变性,降低或消除膜蛋白功能,导致细胞死亡,不再分泌囊液。同时,硬化剂还会引发无菌性炎症,使囊壁黏粘,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囊腔闭合,囊肿消失。

2. 治疗优势

创伤小:采用细针穿刺,术后体表几乎不留痕迹。

恢复快:治疗全程仅需局麻,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术后即可下地活动。

效果好:囊肿完全消失率高,且复发率极低。

费用低:单次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医疗费用显著下降。

四、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的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四项及肝肾功能检查。

询问患者有无酒精过敏史,严格选择病例,排除禁忌证。

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及临近关系确定患者体位。

2. 超声引导与穿刺

使用超声诊断仪确定穿刺点及进针路径,测量进针深度。

常规消毒后,局麻穿刺点。

在超声实时显示下,将穿刺针沿确定的穿刺引导线逐层刺入至囊肿中央。

3. 抽液与硬化治疗

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抽尽囊液,记录抽出囊液的颜色及总量。

缓慢注入硬化剂(如无水酒精),注入量为囊液总量的1/4至1/3。

反复冲洗囊腔,使硬化剂与囊壁充分接触。

保留适量硬化剂后,快速退针,局部加压包扎。

4. 术后观察与随访

静卧观察30分钟,患者未诉不适后即可回家休息。

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囊肿大小及并发症情况。

五、治疗效果与并发症

1. 治疗效果

多项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效果显著。囊肿完全消失率高,且术后复发率极低。例如,某医院采用新技术的230例肝囊肿患者中,囊肿完全消失率高达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足0.4%。

2. 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硬化治疗的并发症较少,且多为轻微反应。如注射无水酒精后可能出现轻微脸红、局部短暂疼痛感等,但一般均可耐受。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硬化剂渗漏等严重并发症,但通过采取泡沫封堵技术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六、特殊病例的处理与术后护理

1. 特殊病例处理

对于特殊位置的囊肿,如靠近膈肌的囊肿,可采用坐位穿刺法;贴近肝门的囊肿,则实施精准减压技术。对于多房性囊肿,需多次或分次穿刺治疗,确保相邻囊腔的囊液抽净。

2. 术后护理

开发智能提醒系统自动推送复查时间。

建立患者互助微信群开展康复指导。

设置专线电话解答术后疑问。

总之,超声引导下的硬化治疗为肝肾囊肿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新选择。通过详细了解其原理、操作流程及治疗效果,患者可以更加安心地接受治疗,重拾健康生活的信心。

(李艳彩 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