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中,影像检查(如X光、CT、MRI等)已成为疾病诊断的“常规武器”。它们帮助医生快速发现病变、评估病情,甚至挽救生命。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心存疑虑:如果短时间内多次做影像检查,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CT这种带有辐射的检查,做多了会不会致癌?今天,我们就来科学、理性地聊一聊“多次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影响”。
---
一、影像检查“全家福”:谁有辐射,谁没有?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哪些检查有辐射,哪些没有:
检查类型 是否含辐射 主要用途
X光 有(少量) 骨折、肺炎等初步筛查
CT 有(较高) 脑出血、肿瘤、肺部病变等
MRI 无 软组织、脑部、脊柱等
超声(B超) 无 腹部、妇科、心脏等
PET/CT 有(较高) 肿瘤分期、全身代谢评估
所以,并不是所有影像检查都有辐射。MRI和超声就属于“无辐射”检查,适合重复使用,安全性高。
---
二、多次做有辐射的检查,真的危险吗?
1.辐射确实存在,但剂量是关键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剂量密切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所使用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的阈值。以CT为例:
-一次头部CT的有效辐射剂量约为2 mSv;
-一次胸部CT约为7 mSv;
-一次腹部CT约为10 mSv。
而普通人每年从自然环境(如空气、土壤、宇宙射线)中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2-3 mSv。也就是说,偶尔做一次CT,其辐射剂量与自然背景辐射相当,不必过度担忧。
2.多次检查是否会增加患癌风险?
理论上,辐射剂量越高,患癌风险越高。但医学影像所用的剂量非常低,只有在长期、大量、重复暴露的情况下,才可能显著增加风险。
例如,研究表明,接受10次胸部CT的儿童,其一生中患癌风险仅增加约0.1%。而如果不做这些检查,可能错过早期发现严重疾病的机会,风险反而更大。
---
三、医生如何控制辐射风险?
1.“合理使用”是基本原则
医生在开具影像检查时,会遵循“临床必要性优先”的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当检查结果能显著影响诊断或治疗时,才会建议做。
2.“低剂量技术”越来越普及
现代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很多医院已经采用低剂量CT、自动曝光控制等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辐射。
3.避免重复检查
如果你在不同医院就诊,建议带上之前的影像资料,避免重复拍摄。很多医院已实现影像资料共享,医生可以调阅历史记录。
---
四、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虽然大多数人无需担心影像检查的辐射,但以下人群确实需要更谨慎:
人群 注意事项
儿童 对辐射更敏感,应优先选择无辐射检查(如超声、MRI)
孕妇 尽量避免X光和CT,尤其是腹部和盆腔区域
多次检查者 如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应记录累计剂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
五、如何保护自己?记住这5句话
1.检查前问清楚:这项检查是否必要?有没有无辐射的替代方案?
2.保留影像资料: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3.选择正规医院:设备先进、操作规范,剂量控制更可靠。
4.如实告知病史:包括怀孕、哺乳、过敏史等,帮助医生做出最佳判断。
5.不要因噎废食: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延误诊断的风险远大于辐射本身。
---
六、总结:理性看待,科学使用
多次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是否安全?答案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安全的。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辐射而拒绝必要的检查,也不能因为“查得清楚”就频繁做高剂量检查。关键在于权衡利弊、科学决策。
记住一句话:影像检查是工具,不是敌人。用得好,它是救命的帮手;用得滥,才可能成为隐患。
---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医学辐射安全指南》
-美国放射学会(ACR)《影像检查合理使用指南》
---
如果你或家人需要频繁接受影像检查,不妨和医生沟通,了解累计剂量和替代方案。科学、理性、透明,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任的态度。
(李甜甜 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放射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