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认识到预防,全面了解子宫腺肌症

2025-07-13 11: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子宫腺肌症,一种困扰众多女性健康的疾病,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影响着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深入了解这一病症,从认识走向预防,对女性而言意义非凡。

一、初识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通俗来讲,就是原本该待在子宫内壁的内膜组织,不安分地扎进了子宫肌肉里。这会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变硬,子宫体积增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认为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内膜侵入肌层有关;另外,高水平雌激素刺激,也可能促使内膜向肌层生长;还有部分患者存在遗传倾向,直系亲属中有患病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症状表现:身体的“警报信号”

月经失调是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时会导致贫血,让女性面色苍白、乏力倦怠。痛经也是典型症状,多为进行性加重,即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愈发剧烈,起初可能只是隐隐作痛,后期常需服用止痛药缓解,甚至止痛药都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性交痛、慢性盆腔痛,在非经期也时常感到下腹坠胀、隐痛不适,仿佛腹部藏着一颗不定时的“疼痛炸弹”。

三、诊断方式:揭开疾病的神秘面纱

当出现上述可疑症状时,就医检查至关重要。医生一般会先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情况、生育史、家族病史等,再结合妇科检查,若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压痛感,就会进一步怀疑子宫腺肌症。超声检查是常用手段,它能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以及肌层回声情况,典型的子宫腺肌症在超声下可见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有特征性的小囊状无回声区。磁共振成像(MRI)则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变范围、程度,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尤其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与其他子宫疾病鉴别时,MRI 优势明显。有时,还可能会进行宫腔镜检查或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宫腔、盆腔内情况,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并排除恶变可能。

四、治疗手段:应对疾病的策略

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多样,需根据患者症状、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考虑。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痛经,激素类药物如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能抑制雌激素分泌,使异位内膜萎缩,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但停药后可能复发。宫内节育器(曼月乐环)放置术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它能缓慢释放孕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改善月经过多、痛经等症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有效期通常为 5 年左右。

若患者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则是重要选择。子宫切除术可根治疾病,但意味着丧失生育功能,适合年龄较大、病情较重者;而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病灶切除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既能去除病变组织,又保留子宫,争取生育机会,不过术后仍有复发风险。

五、预防措施:守护子宫健康的关键

虽然子宫腺肌症确切病因不明,但一些预防措施能降低发病风险。日常生活中,女性要尽量减少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避免子宫内膜受损,同房时做好避孕措施,如需流产,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安全、规范。积极治疗慢性妇科炎症,如子宫内膜炎,防止炎症蔓延,引发内膜异常生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同样重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雌激素异常刺激。定期妇科检查不可少,尤其有家族病史者,更应提高筛查频率,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

子宫腺肌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认识、早预防。女性朋友们要多关注自身健康,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守护子宫这片孕育生命的“土壤”,畅享健康人生。

(杨洁 新野县中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