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什么会得癌?消化道肿瘤的神秘起源与日常预警

2023-05-16 15: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的复杂系统中,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食物消化的重要场所,却也是癌症可能悄然滋生的角落。那么,胃究竟是如何走上癌变之路的呢?

胃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首先,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诱因之一。这种细菌如同一个“捣乱分子”,专门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胃黏膜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基因可能发生突变,逐渐偏离正常轨道,为癌症的发生埋下伏笔。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曾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其感染后的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就如同在胃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胃癌的“帮凶”。长期食用高盐、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亚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就像在胃的土壤里撒下了“致癌种子”。此外,长期酗酒、吸烟,以及频繁食用过烫、过硬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胃黏膜在反复损伤与修复中,细胞异型增生的风险不断增加,一步步向着癌变迈进。

除了外部因素,遗传因素也在胃癌发病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胃癌的风险会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某些遗传基因的缺陷或突变,使得他们天生对胃癌的易感性增强,在相同环境因素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癌变,仿佛继承了一份潜藏的“健康隐患”。

胃癌早期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这就使得很多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常见的早期信号包括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等,这些症状与普通的胃炎、胃溃疡相似,很多人会选择自行服用胃药缓解,而不去就医检查。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瘦、黑便等表现。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往往提示胃癌已经进展到一定阶段,治疗难度会相对增大。

然而,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日常生活中,预防胃癌可以从点滴做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如同给胃黏膜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减少高盐、腌制食品的摄入,降低致癌物在体内的积累;戒烟限酒,避免对胃黏膜的进一步伤害。同时,定期体检是发现胃癌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患有胃病、年龄超过 40 岁等高危人群,胃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将胃癌扼杀在萌芽状态。

总之,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了解其病因和早期症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守护胃的健康,让生命远离胃癌的威胁。

(尤朵 河南省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