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早筛早治,打赢消化道肿瘤这场“保卫战”——关键知识全解析

2023-10-05 08: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消化道肿瘤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若能把握早筛早治的关键时机,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中占据主动,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一、认识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涵盖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它们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例如,胃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胀、食欲减退,与普通胃炎症状相似;结直肠癌早期可能出现大便习惯轻微改变、少量便血,常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或肠道功能紊乱。但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信号,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若不及时捕捉,肿瘤就会悄然进展。

从发病机制来看,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慢性肠道炎症等都是诱发消化道肿瘤的“幕后推手”。了解这些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精准定位自身风险程度,为早筛提供依据。

二、早筛:洞察秋毫,防患未然

适宜人群:年龄是重要考量因素,一般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消化道肿瘤筛查。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由于遗传易感性,筛查年龄需提前至 35 岁左右;长期患有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肠息肉等癌前病变的患者,也是早筛重点对象,因为这些病变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恶变。

筛查手段:针对不同消化道肿瘤,各有“利器”。胃癌筛查常用胃镜,它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细微变化,发现早期病变,还可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结直肠癌筛查首选肠镜,可清晰排查肠道内息肉、肿物等异常,对于微小病灶也不放过。此外,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 CEA 等)等辅助检查,虽不能单独确诊,但能为筛查“添砖加瓦”,提高阳性检出率。

三、早治:精准出击,扼杀苗头

一旦筛查发现疑似病变,及时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手段多样且效果显著,以内镜下治疗为例,对于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 5 年生存率极高,部分可达 90%以上。

对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手术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根据病理分期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能有效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发展,基因检测助力治疗方案优化,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为患者带来新希望,让治疗更精准、副作用更小。

四、日常预防:筑牢健康防线

饮食调整:秉持均衡膳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红肉、加工肉类及腌制食品摄取,控制盐分、糖分摄入,避免食用过烫食物,降低消化道黏膜损伤风险。

习惯养成: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及酒精均是消化道肿瘤“催化剂”;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维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适度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增强身体素质,抵御肿瘤侵袭。

早筛早治是打赢消化道肿瘤“保卫战”的核心策略,辅以日常预防,多管齐下,我们便能在这场关乎健康的持久战中稳操胜券,守护消化道健康,拥抱美好生活。

(尤朵 河南省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