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拉黑便别不当回事?可能是消化道在发信号

2025-08-10 18: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黑便不是“普通大便”,颜色里藏着“健康密码”

正常大便颜色多是黄褐色或棕黄色,而黑便(像柏油一样黑亮,有时带点光泽)可不是小事。黑便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消化道有出血,血液在肠道里经过消化液作用,血红蛋白被分解,就变成了黑色,这是身体给我们的“警示信号”。

当然,不是所有黑便都是出血引起的(比如吃了太多动物血、铁剂可能让大便变黑),但只要出现黑便,都该先想想“是不是消化道在出血”,尤其是伴随其他不适时,千万别大意。

二、先区分“真黑便”和“假黑便”,别自己吓自己

黑便有“真”有“假”,先学会区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一)“假黑便”:多和饮食、药物有关

吃了动物血(鸭血、猪血)、动物肝脏,或服用铁剂(硫酸亚铁)、铋剂(枸橼酸铋钾)等药物,可能让大便变黑,但这种黑便通常没有光泽,停吃这些东西后1-2天,大便颜色就会恢复正常,而且不会伴随腹痛、头晕等不适。

(二)“真黑便”:多是消化道出血,有这些特点

真黑便颜色像柏油(黑色、黏稠、有光泽),有时还会有一股腥臭味,而且不会因为停吃某种食物就改变颜色。更重要的是,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心慌、乏力),这是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必须重视。

三、哪些部位出血会拉黑便?从“食道到小肠”都可能

消化道出血是黑便的主要原因,出血部位不同,黑便的特点和伴随症状也不一样:

(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黑便源头”

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上消化道)是拉黑便最常见的原因,因为血液需要经过较长的肠道才能排出,经过消化液作用后就变成黑色。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出血等,都可能导致黑便。

这类出血引起的黑便多是柏油样,黏稠有光泽,可能伴随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出血多的时候还会呕血(咖啡样或鲜红色)。

(二)中消化道出血:位置靠下,黑便可能带点“暗褐”

小肠(空肠、回肠)出血也可能拉黑便,但因为距离肛门较近,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稍短,黑便可能带点暗褐色,不像上消化道出血那么黑亮。比如小肠息肉、血管畸形、炎症出血等,除了黑便,还可能伴随脐周疼痛、腹泻。

四、拉黑便时,出现这些“伴随症状”,说明情况危险

黑便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出血量大或持续出血,这些伴随症状提示情况危急,必须马上去急诊:

(一)头晕、心慌、出冷汗:可能是“失血过多”

出血量大时,身体血容量不足,会出现头晕(站起来眼前发黑)、心慌(心跳加快)、手脚冰凉、出冷汗,这是休克的早期表现,说明已经失血较多(超过500毫升),必须立即就医输血、止血。

(二)腹痛剧烈,位置固定:可能是“严重病变”

黑便同时伴随剧烈腹痛(如胃溃疡穿孔引起的刀割样疼痛、胆道出血引起的右上腹绞痛),而且疼痛位置固定,按压时加重,可能是严重疾病(如溃疡穿孔、肿瘤破裂),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三)拉黑便次数多,持续不止:出血没停止

如果一天拉黑便3次以上,或黑便量多(每次超过200克),持续2-3天不缓解,说明出血还在继续,身体会越来越虚弱,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必须尽快到医院找到出血点并止血。

五、哪些习惯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赶紧避开这些“坑”

消化道出血多和不良习惯有关,这些行为最容易“诱发”出血,导致黑便:

(一)长期吃“伤胃”的药,没保护措施

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以及某些抗凝药(如华法林、氯吡格雷),会刺激胃黏膜,长期吃(尤其是空腹吃)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引起出血。必须吃这些药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同时吃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别自己加量或长期吃。

(二)喝酒“没节制”,尤其“空腹猛灌”

酒精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让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引起溃疡出血。空腹喝酒、一次喝太多(白酒超过3两),出血风险更高,很多人酒后拉黑便,就是这个原因。

(三)饮食“太任性”,冷热硬辣一起上

经常吃太烫的食物(超过65℃)、辛辣刺激食物(辣椒、大蒜)、过硬的食物(油炸食品、粗粮),会反复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出血。尤其是本身有胃溃疡、胃炎的人,这种饮食习惯会让病情加重,诱发黑便。

(四)有基础病没控制,“悄悄损伤”消化道

肝硬化(可能导致食道静脉曲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基础病,如果没及时治疗或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出血,导致黑便。这些患者要定期复查,按医生要求治疗,别觉得“没症状就没事”。

六、发现拉黑便,该做些什么?别慌,按步骤处理

发现黑便后,别慌神,按这些步骤处理,能减少风险:

(一)先回忆“饮食和用药”,初步判断是不是“真出血”

想想最近有没有吃动物血、铁剂、铋剂,如果有,先停吃这些东西,观察1-2天,看大便颜色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没有,或停吃后仍拉黑便,基本可以确定是消化道出血,赶紧去医院。

(二)暂时“禁食禁水”,别给消化道“添负担”

确定或怀疑出血时,暂时别吃东西、喝水,以免刺激消化道,加重出血;如果口干,可以用棉签蘸点水湿润嘴唇,但别咽下去。等医生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确定可以进食后,再从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开始吃。

(三)及时去医院,告诉医生这些“关键信息”

去医院后,要准确告诉医生:

1. 黑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每天几次,量多少,颜色和性状(是否柏油样、有光泽);

2. 有没有伴随症状(腹痛、呕血、头晕、心慌等);

3. 最近吃了什么特殊食物或药物,有没有胃溃疡、肝病等基础病;

4. 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怎么处理的。

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缩短诊断时间。

七、到了医院,医生会做哪些检查?这样找到“出血点”

拉黑便去医院后,医生会通过这些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

(一)大便潜血试验:确定“是不是出血”

如果大便颜色不典型,医生会做大便潜血试验,只要大便里有少量血液(即使肉眼看不到),试验就会呈阳性,能准确判断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二)胃镜检查:看“胃和食道”有没有问题

胃镜是检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用的方法,通过一根带摄像头的软管从口腔插入,能直接看到食道、胃、十二指肠的情况,找到出血点(如溃疡、血管破裂、肿瘤),还能在检查时直接止血(如用夹子夹闭出血点、注射止血药),简单又有效。

(三)其他检查:根据情况选择

如果胃镜没找到出血点,可能需要做肠镜(看大肠)、小肠镜(看小肠)、腹部CT等检查,找到中消化道或下消化道的出血点;同时会抽血查血常规(看失血程度)、凝血功能(看是否有凝血问题)、肝肾功能(看是否有肝病等基础病)。

八、拉黑便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当回事”

拉黑便可能是小问题(如吃了动物血),也可能是严重疾病(如胃溃疡出血、胃癌)的信号,关键是“重视它、检查它”。

只要及时就医,大多数消化道出血都能找到原因并有效治疗,尤其是溃疡出血,规范治疗后很少复发;即使是肿瘤引起的出血,早发现、早治疗也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记住,拉黑便不是“小事”,别自己判断“没事”,更别硬扛,及时就医才是最稳妥的做法——身体发出的信号,每一个都值得认真对待。

(贾英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 副主任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