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药助眠:告别失眠,重温“婴儿般睡眠”的中药良方

2024-09-13 20: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失眠成了许多人的困扰,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是睡眠浅、多梦,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其实,中药调理助眠有着独特优势,能帮我们告别失眠,找回“婴儿般睡眠”。

一、失眠的常见证型与中药应对

(一)心脾两虚型

表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这类失眠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则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引发失眠。

中药良方:归脾汤加减。党参、白术、黄芪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心;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助你安然入眠。

(二)心肾不交型

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数。

常因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偏亢,扰动心神,形成心肾不交之态。

调理药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滋补肾阴;交泰丸中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归元,二者合用,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心神得安,失眠自解。

(三)肝郁化火型

特征:失眠多梦,甚至彻夜难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扰心神引起。

应对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引火下行;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防苦燥伤阴;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肝泻火、镇心安神之功。

(四)痰热内扰型

表现: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热内扰心神,致使失眠。

中药方案: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化痰理气和中;竹茹、枳实清热化痰,降气除痞;黄连清心火,化痰浊,使痰热得清,心神安宁,睡眠改善。

二、助眠中药的使用要点

(一)辨证论治

失眠证型多样,需经专业中医准确辨证,不可盲目套用方剂,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二)药材质量

选用正规渠道、品质优良的中药材,确保药效纯正,避免劣质药材影响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三)煎服方法

一般先将药物浸泡 30 - 60 分钟,再按医嘱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适当时长,头煎与二煎合并,分次服用。不同方剂可能有特殊煎法,如先煎、后下等,严格遵循医嘱操作。

(四)生活配合

服药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喝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饮品;营造安静、舒适、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可配合轻柔音乐、冥想放松身心,提升中药助眠效果。

中药助眠从根源调理身体失衡,循序渐进改善失眠状况。当被失眠困扰时,不妨寻求专业中医帮助,开启重回甜美梦乡之旅,每日在充足睡眠中元气满满苏醒,告别疲惫困倦,拥抱活力新生活。

(王双会 宜阳县中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中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