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创伤性颅内血肿:头部受伤后别忽视这些反应

2025-06-14 15: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头部受到撞击后,有些人觉得“只是起了个包”,没当回事,却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这很可能是创伤性颅内血肿在“作祟”。创伤性颅内血肿是头部外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血液积聚在颅腔内压迫脑组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了解其早期信号和应对方法,能为救治争取关键时间。
一、什么是创伤性颅内血肿?
创伤性颅内血肿是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后,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或脑组织内积聚形成的“血块”。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 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血管所致,出血速度较快,常表现为“中间清醒期”(受伤后短暂昏迷,清醒一段时间后再次昏迷)。
- 硬膜下血肿:多由脑表面血管破裂引起,部分患者受伤后症状不明显,数天或数周后才出现头痛、嗜睡(称为“迟发性硬膜下血肿”)。
- 脑内血肿:血液积聚在脑组织内,常伴随脑挫伤,表现为持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
颅内血肿的危险在于:颅腔空间有限,血肿会逐渐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若压迫脑干,可能引发呼吸、心跳骤停。
二、头部受伤后,这些反应可能是血肿信号
头部受伤后(如车祸、摔倒、撞击),即使当时看似轻微,出现以下反应也需高度警惕颅内血肿:
1. 意识变化
- 受伤后短暂昏迷(哪怕只有几秒);
- 清醒后变得嗜睡、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难以叫醒;
- 说话含糊不清、答非所问,或无法正常交流。
2. 头部与身体异常
- 剧烈头痛:呈持续性,且越来越重,服用止痛药也无法缓解;
- 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突然有力喷出),可能反复出现;
- 肢体异常:一侧手脚无力、麻木,无法抬起或握物,走路时向一侧偏斜;
- 抽搐:四肢突然强直、抖动,或牙关紧闭、双眼上翻。
3. 特殊体征
- 瞳孔变化:一侧瞳孔变大,对光反应迟钝(用手电筒照眼睛,瞳孔不收缩);
- 耳朵、鼻子出血或流液:可能是脑脊液漏,提示颅骨骨折合并血肿。
三、头部受伤后,正确应对分3步
头部受伤后,无论症状轻重,都应按以下步骤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1. 立即停止活动,初步观察
- 让伤者平卧,不要晃动头部,避免站立或走动(防止颅内压波动);
- 检查头部是否有伤口、出血,观察意识是否清醒(呼唤名字,看是否有回应);
- 若伤者昏迷,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避免呕吐物窒息。
2. 出现危险信号,立即就医
- 只要出现上述任何一种危险信号(如昏迷、呕吐、肢体无力),立即拨打120,说明“头部受伤,可能有颅内血肿”,让急救人员携带专业设备到场;
- 就医途中避免剧烈颠簸,尽量让伤者头部保持平稳,不要喂食、喂水(可能引发呕吐或窒息)。
3. 即使症状轻微,也需留观24-48小时
- 若受伤后无明显不适,也建议到医院做头颅CT检查(快速排查血肿);
- 回家后需有人陪同观察24-48小时,每3-4小时唤醒一次(若睡着),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
- 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服用镇静类药物,以免掩盖症状。
四、哪些人受伤后更易出现颅内血肿?
以下人群头部受伤后,颅内血肿风险更高,需格外警惕:
-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轻微撞击(如从椅子上摔落)就可能引发硬膜下血肿,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仅表现为“记性差”“不爱说话”),易被误认为“衰老”。
- 婴幼儿:颅骨较软,脑组织脆弱,即使从床上滚落,也可能出现颅内出血,表现为持续哭闹、拒奶、前囟门隆起(头顶软软的部位凸起)。
- 长期服用抗凝药者:如因心脏病、脑梗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受伤后出血难以止住,血肿可能快速扩大。
头部受伤后的“轻视”,可能让轻微损伤演变成致命危机。记住:创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信号往往不明显,尤其是迟发性血肿,可能在受伤数天后才显现。只要头部受到撞击,无论当时感觉如何,都要密切观察24-48小时,出现异常立即就医——早一分诊断,就多一分生机。

(李亚文 沈丘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