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冠心病发作前有“预警”吗?胸口出现这种不适,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2025-06-08 10: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平时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心梗了?”这是很多冠心病患者家属的疑问。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性发作(如心梗)看似突然,其实多数在发作前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就会发出“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往往被误认为“累着了”“胃病”,从而被忽视,最终导致严重后果。了解冠心病的早期预警,尤其是胸口的典型不适,能为救治争取关键时间。
一、先明白:冠心病的“危机根源”
冠心病的本质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内壁堆积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当狭窄程度超过50%,心脏供血就会不足;若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瞬间堵塞血管,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梗),这就是最危险的情况。
冠心病的“预警信号”多与心肌缺血有关——心脏因供血不足发出“求救信号”,表现为胸口不适。这些信号的特点是“活动时出现,休息后缓解”,因为活动时心脏耗氧增加,供血不足的问题会更明显。
二、冠心病发作前,胸口会出现这些“典型不适”
胸口不适是冠心病最核心的预警信号,不同于普通的“胸口疼”,它有明确的特点,需高度警惕:
(一)“心绞痛”:不是“绞痛”,更像“压榨感”
很多人以为“心绞痛”是尖锐的疼痛,其实它的典型表现是:
- 部位:胸骨后(胸口正中间,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左胸部,范围像“巴掌大小”,有时会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甚至颈部、下颌、背部(比如“牙疼”实际是心脏问题)。
- 感觉:不是针扎样锐痛,而是“压榨感”“紧缩感”“憋闷感”,像“胸口被大石头压住”“喘不上气”,或“喉咙发紧”“胸口发沉”。
- 规律:多在活动、劳累、情绪激动、受凉时出现,休息3-5分钟后缓解;若含服硝酸甘油,1-2分钟内迅速缓解(这是判断心绞痛的重要依据)。
例如,有人爬3层楼梯后,胸口憋闷得必须停下,休息2分钟后好转,再爬又出现,这是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提示冠状动脉狭窄。
(二)“不典型不适”:容易被误认为“胃病”
部分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胃病或其他问题:
- 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痛,或“恶心”“烧心”,容易与胃炎、胃溃疡混淆;
- 但与胃病不同的是,这种不适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缓解,且吃胃药无效,而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
例如,有人快走时上腹部胀痛,停下后5分钟缓解,吃胃药没效果,这可能是心脏缺血引起的“放射痛”,而非胃病。
(三)“静息不适”:提示风险升高
若胸口不适在休息时出现,或夜间睡觉时被憋醒(需坐起来喘气才能缓解),说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或斑块不稳定,是心梗的高危信号:
-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加上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若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容易出现心肌缺血;
- 这种“静息心绞痛”往往持续时间更长(超过10分钟),缓解更慢,提示病情进展,需紧急就医。
三、除了胸口不适,这些伴随症状也要警惕
冠心病的预警信号可能伴随其他表现,进一步提示心脏问题:
- 活动时气短、乏力:走几步路就喘,比同龄人更容易疲劳;
- 心慌、心悸:感觉心跳不规律,或“心跳漏了一拍”;
- 出汗:胸口不适时伴随莫名出汗(尤其是冷汗),即使不热也出汗;
- 晕厥:少数人会在活动时突然头晕、眼前发黑,甚至短暂晕厥,这是心脏供血严重不足的表现。
四、出现预警信号,这样做能救命
冠心病的预警信号是身体在“争取时间”,出现上述症状后,正确应对能避免发展为心梗:
1. 立即停止活动,休息观察
出现胸口不适时,马上停下手中的事(如停止走路、坐下或躺下),保持安静,避免情绪紧张,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2. 及时用药,快速缓解
若怀疑心绞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含服后若1-2分钟缓解,进一步证实是心脏问题;若3分钟不缓解,可再含1片(注意:24小时内不超过3片)。
冠心病的发作不是“突然袭击”,而是“长期预警”。胸口的“压榨感”“憋闷感”,尤其是活动后出现、休息后缓解的不适,很可能是心脏在“求救”。对高危人群来说,忽视这些信号可能付出生命代价。记住:冠心病的预警信号,每一次出现都是在“提醒就医”,早一天干预,就多一分避免心梗的可能——你的心脏,真的等不起。

(李华博 沈丘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