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影像科,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患者因头痛难忍前来就诊,医生开具了脑部 CT 检查单。检查结果出来后,却显示一切正常。这让患者满心疑惑:“为什么我头痛得这么厉害,CT 却查不出问题呢?” 其实,脑部 CT 虽然是临床上常用的脑部检查手段,但它并非万能,不能查出所有的脑病。很多脑部问题的诊断,还需要其他检查的配合。
脑部 CT 的 “本领” 与 “局限”
脑部 CT 是利用 X 线束对脑部进行断层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的检查方法。它的优势十分明显,对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堪称 “金标准”。当脑血管破裂,血液在脑内迅速积聚时,CT 能在短时间内清晰地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和量,为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信息。比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CT 检查可以第一时间明确诊断,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同时,脑部 CT 对于脑肿瘤的初步筛查也有一定作用。一些体积较大、密度与正常脑组织差异明显的肿瘤,在 CT 图像上能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此外,脑外伤患者做脑部 CT 检查,能及时发现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脑部 CT 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它对脑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一些微小的病变往往 “力不从心”。以早期脑梗死为例,在发病后的 6 小时内,脑组织的缺血改变还不明显,CT 图像上很难显现出来,容易造成漏诊。等到发病 24 小时后,脑梗死区域出现低密度影时,CT 才能有所显示,但此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另外,对于一些功能性脑病和代谢性脑病,脑部 CT 也难以发挥作用。像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早期,患者的脑组织结构尚未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CT 检查往往显示正常,无法据此做出诊断。还有帕金森病,其病变主要位于黑质 - 纹状体系统,CT 难以捕捉到这种细微的神经细胞变化。
脑血管病变:除了 CT,还有这些 “利器”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 之一,除了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畸形等也是常见的类型。对于这些疾病,仅仅依靠脑部 CT 往往不够。
脑梗死在发病早期,CT 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这时候磁共振成像(MRI)就成了重要的补充检查。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成像,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能在脑梗死发病后 1 小时内就检测到缺血病灶,为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临床上,很多患者在 CT 检查正常后,通过 MRI 检查发现了早期脑梗死,从而得到了及时治疗,有效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容易引发脑出血、癫痫等症状。脑部 CT 有时能发现较大的脑血管畸形,但对于一些微小的、位置较深的畸形血管团,诊断效果不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的 “金标准”,它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在 X 线下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分布和血流情况,能准确地发现各种脑血管畸形,为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定位。
颅内感染:多种检查协同作战
颅内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犯颅内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等。这类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脑部 CT 在颅内感染的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脑组织水肿、脑室扩大等表现,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而 MRI,尤其是增强 MRI,能更清晰地显示颅内感染的病灶范围、强化程度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比如病毒性脑炎,在 MRI 上常表现为颞叶、额叶等部位的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能出现不规则强化。
除了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检查也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病原学等检查,能为明确病原体类型提供关键依据。例如,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而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
脑肿瘤:多种检查助力精准诊断
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精准的定位和定性,脑部 CT 虽然能发现一些脑肿瘤,但对于肿瘤的性质、侵犯范围等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
MRI 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 CT。它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还能通过不同的序列成像,判断肿瘤的血供、是否有坏死、囊变等情况,有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比如脑膜瘤在 MRI T1 加权像上多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 加权像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并有 “脑膜尾征”,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 CT)则能从代谢水平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代谢活跃,对葡萄糖等物质的摄取增加,PET - CT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萄糖的摄取情况,能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有无转移等,对于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退行性疾病:特殊检查揭开 “神秘面纱”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元逐渐变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这类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诊断困难。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脑部 CT 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脑萎缩,但脑萎缩并非阿尔茨海默病所特有,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生理性脑萎缩。而脑脊液检查发现脑脊液中 β - 淀粉样蛋白 42 水平降低、tau 蛋白水平升高,以及 PET 显像发现脑内 β - 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一些影像学检查能为诊断提供辅助证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 PET 显像可以检测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功能,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功能降低,通过这些检查能间接反映黑质 - 纹状体系统的损害程度。
癫痫:脑电图是重要诊断工具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脑部 CT 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但对于原发性癫痫,CT 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
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它能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癫痫患者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图上可出现异常的痫性放电,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等,这些特征性的电活动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和发作类型的判断。对于一些常规脑电图检查无异常的患者,还可以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通过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记录,提高异常放电的检出率。
总之,脑部 CT 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查出所有的脑病。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多种检查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当我们遇到脑部不适时,应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各项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史素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