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当孩子持续咳嗽时,家长的心就像被揪住一样。许多家长第一反应是“感冒了”,但若咳嗽迁延不愈,甚至伴随呼吸急促、喘息,问题可能出在更隐蔽的“小气管”——直径小于2毫米的细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管道,实则是氧气交换的“终极战场”,一旦受损,咳嗽便成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小气管:氧气交换的“隐形战场”
小气管是呼吸系统的“毛细血管”,它们像树枝般从主支气管分支而出,最终形成直径仅0.1毫米的肺泡囊。在这里,氧气与二氧化碳完成交换,为全身提供能量。然而,小气管的管壁极薄,缺乏软骨支撑,仅靠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维持结构。这种“脆弱性”让它们极易受到外界刺激:当病毒、细菌或过敏原入侵时,小气管黏膜会迅速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收缩,导致气道狭窄,形成“小气道功能障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瑞英指出:“50岁前,肺功能可能看似正常,但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反复感染会逐渐侵蚀小气管。到了60岁,慢性炎症可能让小气道永久性狭窄,氧气交换受阻,呼吸困难便接踵而至。”对孩子而言,小气管受损的后果更严重——他们的气道更细,黏膜更娇嫩,一次感冒就可能引发持续数周的咳嗽。
二、小气管“闹别扭”的五大信号
孩子咳嗽不停,可能是小气管在“抗议”。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1.干咳为主,夜间加重
小气管受损时,分泌物较少,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平卧时,胃食管反流或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会加重咳嗽。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典型表现就是夜间干咳,可持续数月,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
2.运动后咳嗽喘息
剧烈运动时,孩子需快速呼吸,干燥冷空气直接刺激小气管,诱发平滑肌痉挛,导致咳嗽、喘息。若孩子跑跳后频繁咳嗽,需排查运动性哮喘。
3.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气管炎症会破坏黏膜屏障,降低局部免疫力,使孩子频繁感冒、支气管炎。临床数据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中,约30%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
4.呼吸急促、费力
小气管狭窄会限制气流通过,孩子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甚至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若咳嗽伴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
5.过敏体质的“连锁反应”
过敏原(如尘螨、花粉)会触发小气管炎症,导致咳嗽、喘息。若孩子同时有湿疹、鼻炎,或家族过敏史,需警惕过敏性咳嗽。
三、揪出“幕后黑手”:常见病因解析
孩子小气管受损的诱因多样,需结合症状和检查综合判断:
1.感染性因素
-支气管炎肺炎:病毒、细菌感染引发小气管炎症,咳嗽伴发热、痰多。
-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伴“鸡鸣样”回声,需抗生素治疗。
2.过敏性疾病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干咳为主,对冷空气、运动敏感,肺功能检查可确诊。
-过敏性鼻炎:鼻涕倒流刺激咽喉,引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需鼻用激素治疗。
3.异物吸入
3岁以下儿童易误吸花生、玩具零件等,导致突发性呛咳、呼吸困难。若怀疑异物,需立即行支气管镜检查。
4.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喉部,引发慢性咳嗽,常伴烧心、反酸。调整睡姿(抬高床头)、少食多餐可缓解。
四、科学应对:从家庭护理到医疗干预
孩子咳嗽不停,家长可分三步处理:
1.家庭观察与护理
-保持湿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气道。
-饮食调理:多饮温水,食用梨、冬瓜等润肺食物;避免辛辣、过甜食物诱发咳嗽。
-拍背排痰:婴幼儿不会咳痰,家长可空心掌轻拍背部,帮助分泌物排出。
2.及时就医检查
-必查项目:血常规、胸片、肺功能检测(针对5岁以上儿童)。
-针对性检查:过敏原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排查哮喘)、胃镜(排查胃食管反流)。
3.规范治疗
-抗感染治疗:细菌性感染需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
-抗炎平喘: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需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支气管扩张剂。
-脱敏治疗:对尘螨、花粉过敏的孩子,可进行舌下脱敏或皮下注射脱敏。
五、预防胜于治疗:守护小气管的“三大防线”
1.远离过敏原:定期清洗床品、玩具,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雾霾天减少外出。
2.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3.避免二手烟:烟草烟雾会直接损伤小气管黏膜,增加哮喘风险。
孩子咳嗽不停,是小气管在提醒我们:它们的健康关乎呼吸的顺畅与生命的活力。通过科学认知、及时干预和细心护理,我们完全能帮助孩子摆脱咳嗽困扰,让每一次呼吸都轻松自在。
(曲乙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童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