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说说:乳腺结节很常见,超声是“侦察兵”
摸到乳房里有小疙瘩(结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癌”——其实大可不必慌。在中国成年女性中,乳腺结节的检出率超过30%,其中90%以上都是良性(比如纤维瘤、增生结节),真正是恶性的不到10%。
超声检查是发现乳腺结节的“第一道关卡”,就像给乳房做“B超CT”,能看清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界,还能判断里面是实心还是空心(囊肿)。超声报告上那些“低回声”“边界清”“血流信号”的描述,不是随便写的,而是藏着判断结节良恶性的“密码”,学会看这些词,就能大概知道结节“好不好惹”。
二、看“形状”:圆滚滚的多良性,长得“奇怪”要警惕
结节的形状是第一个“信号弹”,良性结节大多长得“规规矩矩”,恶性结节常“歪瓜裂枣”。
1.良性结节:圆形或椭圆形,像“乒乓球”
超声报告说“结节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溜溜的,就像放在乳房里的小乒乓球,这种大多是良性。比如纤维瘤,年轻女性常见,超声下就是标准的“椭圆体”,和周围组织界限分明,不会“乱长”。
有些良性结节(比如增生结节)可能稍微有点“不圆”,但整体还是规则的,不会出现“一边大一边小”“凹凸不平”的情况。
2.恶性结节:不规则形,像“毛刺球”
如果报告写“结节形态不规则”,甚至出现“毛刺征”(边缘像蒲公英的绒毛一样扎出来),就要提高警惕。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快,会往周围组织里“扎根”,导致结节边缘不整齐,像“野蛮生长的杂草”,没有固定形状。
临床见过最典型的案例:一个结节超声下像“带刺的土豆”,边缘全是毛刺,手术后病理证实是乳腺癌,这些毛刺就是癌细胞侵犯周围组织的痕迹。
三、看“边界”:界限清楚多放心,模糊不清要当心
结节和周围组织的“界限”,是第二个重要信号,良性结节通常“界限分明”,恶性结节常“模糊不清”。
1.良性结节:边界清晰,像“裹着保鲜膜”
超声报告说“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说明结节外面像裹了一层保鲜膜,和周围的乳腺组织能明显分开。医生在超声下能清楚看到“这是结节,那是正常组织”,不会混淆。
比如乳腺囊肿(里面是液体的结节),边界通常非常清晰,像“乳房里的小水泡”,周围组织干干净净。
2.恶性结节:边界模糊,像“墨水泼进水里”
恶性结节的报告常写“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因为癌细胞会侵犯周围组织,就像滴进水里的墨水,慢慢晕开,分不清哪里是结节,哪里是正常组织。
有些恶性结节还会出现“纵横比>1”(结节在超声图像上,上下径比左右径长),像“站着长”的结节,这也是危险信号之一。
四、看“回声”:低回声不一定坏,“不均匀”要留意
超声图像靠“回声”显示结节(就像蝙蝠靠超声波定位),不同结节的回声不一样,良性恶性各有特点。
1.良性结节:回声均匀,囊性多良性
-囊性结节(里面是液体):超声下是“无回声”(黑色区域),像“清亮的水囊”,这种几乎100%是良性,比如乳腺囊肿,抽掉液体就没事。
-实性良性结节(比如纤维瘤):多为“等回声”或“低回声”,但回声均匀(整个结节内部亮度一致),不会出现“一块亮一块暗”的情况。
2.恶性结节:低回声为主,回声不均匀
恶性结节几乎都是“低回声”(比周围乳腺组织暗),更关键的是“回声不均匀”——结节内部像“patchwork补丁”,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快,内部出现坏死、钙化,结构混乱。
如果报告同时提到“后方回声衰减”(结节后面的超声信号变弱,像被挡住了),也要警惕,这可能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五、看“血流”:良性结节“血流少”,恶性结节“血供旺”
结节的“血流信号”反映它的“营养供应”,恶性结节因为生长快,需要更多“养分”,血流通常更丰富。
1.良性结节:血流不丰富,像“偏远小镇”
超声报告说“结节内血流信号不明显”“少许点状血流”,说明结节“吃得少”,营养供应不旺盛,就像偏远小镇的交通,只有几条小路。比如纤维瘤,可能只有周边有一点点血流,内部几乎没有,生长速度很慢(几年才长一点点)。
2.恶性结节:血流丰富,像“繁华都市”
如果报告写“结节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呈穿支状”(血管从周围伸进结节中心),说明结节“营养充足”,癌细胞在快速繁殖,就像繁华都市的交通网,四通八达。
恶性肿瘤会“诱导”身体长出新血管,专门给它供血,所以超声下能看到明显的“血管网”,血流速度也比良性结节快。
六、看“钙化”:粗大钙化多良性,细小钙化要警惕
结节里的“钙化”是钙盐沉积形成的,像“小石头”,良性和恶性的钙化特点完全不同。
1.良性钙化:粗大、散在,像“大石子”
良性结节的钙化通常比较大(直径>0.5毫米),呈圆形、棒状,散落在结节里或周围,比如乳腺炎症后留下的钙化,就是“大块头”,超声下看得很清楚,不会密集分布。
2.恶性钙化:细小、密集,像“沙粒”
如果报告说“可见细小钙化点”“簇状分布”(一堆细沙一样的钙化挤在一起),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细胞代谢快,会产生大量坏死物质,形成细小的钙化,这些钙化直径常<0.2毫米,在超声下像“撒了一把细盐”,密密麻麻。
这种“沙粒样钙化”是乳腺癌的重要信号,有时甚至结节很小,但钙化明显,也可能是恶性。
七、BI-RADS分级:把“密码”翻译成“风险等级”
超声科医生会根据上面这些特征,给结节评一个“BI-RADS分级”,直接告诉你风险高低,这是最直观的“结论”:
-1级:正常乳腺,没结节,放心。
-2级:良性结节(比如单纯囊肿),每年查一次就行。
-3级:可能良性(恶性风险<2%),比如纤维瘤,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看有没有变化。
-4级:可疑恶性(4A:低度可疑,4B:中度可疑,4C:高度可疑),需要做穿刺活检(取一点组织化验)明确性质。
-5级:高度怀疑恶性(恶性风险>95%),几乎可以确定是癌,尽快手术或活检。
-6级:已经活检证实是恶性,等待治疗。
看到3级及以下别慌,4级及以上也别绝望(4A的恶性概率只有2%-10%),最终要靠活检确定“良恶性”。
八、拿到报告该咋办?不同分级不同对策
-1-2级:正常生活,每年体检一次,不用特殊处理。
-3级:保持规律作息(别熬夜)、少吃含雌激素的补品(比如蜂王浆),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只要结节没变大、没出现新特征,就继续观察。
-4级及以上:别拖延,尽快做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用细针抽一点结节组织,几乎不疼),活检是判断良恶性的“金标准”,早明确早治疗,效果更好。
总结:超声报告是“预警机”,学会看信号不慌神
乳腺结节的超声报告,像一份“风险说明书”,形状、边界、回声、血流、钙化,这些“密码”共同指向结节的“良恶性”,而BI-RADS分级则把这些密码翻译成了“风险等级”。
拿到报告别只看“有结节”三个字,仔细看看分级和描述,3级及以下大多没事,4级及以上也别吓自己,交给医生进一步检查就行。记住:大多数乳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就算是恶性,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也非常高,慌神不如看懂报告,科学应对。
(杜娟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