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脑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窗有多长?溶栓+取栓双管齐下能救命!

2023-05-12 10: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脑梗死,俗称“脑中风”,是一种因脑血管突然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在脑梗死发生后的关键时间窗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甚至挽救生命。那么,急性脑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窗究竟有多长?溶栓与取栓结合治疗又有何重要性?

黄金救治时间窗:分秒必争

急性脑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窗通常指发病后的4.5小时内,这是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此时间段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阿替普酶)溶解血栓,可以迅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减少脑细胞损伤,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在4.5小时内得到及时治疗。对于发病时间在4.5至6小时之间的患者,如果通过影像学评估发现存在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即脑组织虽然缺血但尚未坏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动脉内取栓治疗。这种机械取栓方式的时间窗可以延长至24小时,但需要由专业的神经介入团队实施,且对医疗设备的要求较高。

溶栓+取栓:双管齐下

溶栓治疗和取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两大“利器”。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而取栓治疗则通过微创手术直接取出堵住脑血管的血栓,两者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的患者,溶栓治疗是首选。但如果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症或溶栓效果不佳,或者发病时间在4.5至6小时之间且存在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取栓治疗则成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对于超过6小时但仍在24小时内的患者,如果经过严格评估认为取栓治疗可能带来益处,也可以考虑进行。

时间判定与个体化治疗

时间判定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通常以患者最后一次正常状态为起点计算发病时间。对于睡眠中发病的患者,以睡前最后正常时间为准;对于症状呈波动性加重的患者,则以最严重且持续的状态为起点。家属准确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的具体时间,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此外,个体化治疗也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重要原则。不同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梗死部位和范围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对于合并房颤、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血压控制目标;对于妊娠期妇女、儿童及高龄患者等特殊人群,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绿色通道与多学科协作

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效率,许多医院建立了卒中绿色通道。从入院到静脉溶栓给药时间(DNT)应控制在60分钟内,到动脉穿刺时间(DPT)控制在90分钟内。这要求医院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同时,多学科协作也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需要共同参与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个体化的治疗。

康复与二级预防

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的康复和二级预防同样重要。康复治疗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维持及吞咽功能评估等。二级预防措施则需在急性期同步启动,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个体化方案,如心源性卒中需抗凝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需强化降脂治疗等。

急性脑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窗虽然短暂,但通过溶栓与取栓结合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绿色通道与多学科协作以及康复与二级预防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预后质量。因此,公众应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认识,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在黄金救治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杨光 焦煤中央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