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建议做MRI或CT检查时,体内装有心脏支架、骨科钢板、人工关节甚至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机器会不会把这些‘铁疙瘩’吸走?”“检查会不会让起搏器失灵?”“辐射会不会损伤植入物?”这些担忧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别慌!今天我们就来彻底理清体内“小零件”与影像检查的爱恨情仇,让你手握科学依据,安心接受检查。
一、 CT检查:辐射不惧“金属客”,干扰可控
核心结论:绝大多数体内金属植入物(支架、钢板、螺钉、人工关节、假牙、钛网等)进行CT检查是安全的!
原理无冲突: CT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成像。金属虽然会阻挡X射线,在图像上产生亮白伪影(星芒状或条带状),可能遮挡周围组织细节,但不会:
①导致植入物发热、移位或损坏。
②影响植入物本身的功能(如支架支撑力、关节活动)。
③因辐射对植入物造成特殊损害(金属本身耐辐射)。
主要影响:图像质量!
1.伪影范围: 伪影严重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材质、大小、数量、位置。例如,髋关节置换的大金属球头产生的伪影,远大于脊柱的小螺钉。靠近扫描区域中心的金属伪影更明显。
2.应对策略:
告知技师: 明确告知植入物的位置和类型(如“左髋关节置换”、“心脏冠脉支架”)。
技师优化参数: 技师可采用特殊扫描模式(如提高千伏kV、毫安mAs)、金属伪影抑制软件(MARs)等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伪影干扰。
调整体位: 有时稍微改变身体角度,可减少金属在关键观察区域的投影重叠。
特殊注意点:
电子植入物(非起搏器/ICD): 如脊髓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某些新型药物泵等。虽然CT本身不直接影响其功能,但强烈建议提前咨询主管医生或设备厂商,确认安全性。检查时告知技师。
含碘对比剂(增强CT)与支架: 支架本身不影响打增强针。但需关注肾功能(尤其支架术后患者常合并基础病)和过敏风险,评估是否需增强扫描(参见前文造影剂安全篇)。
二、 MRI检查:磁场是“主考官”,安全需验明正身
核心结论:MRI对体内金属植入物有严格要求!能否进行,关键看植入物是否“MRI兼容”以及扫描条件!盲目进入强磁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风险根源:强大的静磁场 + 射频场 + 梯度场
静磁场(如1.5T,3.0T): 主要风险是铁磁性物体被强力吸引(抛射效应),可能导致:
植入物移位、变形、脱落: 如老式动脉瘤夹移位导致血管破裂;钢板螺钉移位损伤组织;骨科内固定失效。
剧烈疼痛或组织损伤。
射频场: 主要风险是金属(尤其长条状或环状)成为“天线”,局部发热(热效应),严重可灼伤周围组织。
梯度场: 变化磁场可能诱发金属内电流,产生力或振动,或干扰电子设备功能(如起搏器失灵)。
绝对禁止(MR Unsafe): 明确不能在MRI环境中使用的植入物。如某些老式动脉瘤夹、老式心脏机械瓣膜、某些眼内金属异物(铁屑)、某些老式耳蜗植入体、非MRI兼容的起搏器/ICD。强行检查后果极其严重!
现代医学材料和影像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零件”获得了安全通行证。只要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告知、严格验证,体内有植入物的你,同样可以安全、顺利地完成必要的MRICT检查,让精准影像为健康护航。别让未知的恐惧阻碍了必要的诊断,让科学和沟通照亮安全的检查之路!
(郭华 郑州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