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增强扫描”必须打针?造影剂安全吗?过敏怎么办?

2024-03-28 18: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医生建议做“增强CT”或“增强MRI”时,许多人盯着那支即将注入血管的造影剂针剂,心头涌上重重疑虑:“这针非打不可吗?”“打进去的东西会不会伤身体?”“万一过敏了怎么办?”这些担忧真实而普遍。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拆解“增强扫描”的秘密,让你明明白白做检查,安安心心保健康。

一、 增强扫描:为何这针“非打不可”?

普通扫描(平扫)就像用普通手电筒看房间,能看清大件家具轮廓。而增强扫描,则如同给手电筒加装了强力“荧光棒”——造影剂,它能精准照亮特定目标,让医生看得更清、辨得更明:

“点亮”病灶,让隐匿目标无所遁形:

肿瘤显影: 良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模式截然不同。造影剂注入后,恶性肿瘤因新生血管杂乱、渗漏快,常呈现“快进快出”的鲜明强化特征;而良性病变或瘢痕组织强化不明显或缓慢均匀。这对鉴别肿瘤性质、发现微小转移灶至关重要。

炎症“现身”: 活动性炎症区域血流丰富,造影剂会在此浓聚,清晰勾勒出炎症范围(如脓肿壁、活动性肠炎肠壁)。

血管“画地图”: 血管本身(动脉瘤、狭窄、夹层)、血管丰富的组织(如胎盘)及异常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AVM),在造影剂的充盈下得以清晰显影。

二、 造影剂安全吗?风险可控,但需警惕!

现代医学使用的造影剂(CT常用碘剂,MRI常用钆剂)经过数十年发展,安全性已极大提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增强扫描是安全的。 但如同所有药物,造影剂也存在一定风险,

三、 构筑安全防线:检查前、中、后的全方位防护

医学界已建立成熟的流程,最大程度防范风险:

检查前严格筛查与准备 - 安全基石

关键问卷,如实告知!这是你的首要责任!

过敏史: 有无任何药物/食物过敏史?特别是既往造影剂过敏史!(这是最强风险因素)。

疾病史: 有无肾脏疾病、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甲亢(未控制者慎用碘剂)?

用药史: 是否服用二甲双胍(碘剂检查需暂停)?是否在备孕、怀孕或哺乳?

肾功能检查: 高危人群务必提前抽血查血肌酐(Scr),计算eGFR。 这是评估肾毒风险的核心依据。医生会根据结果调整方案(如选择更低肾毒性的造影剂、充分水化、甚至取消增强)。

充分水化: 尤其对肾功能临界或高危者至关重要!检查前4-6小时至检查后24小时,充分饮水(无特殊限制者建议总量2000ml以上),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促进造影剂排泄。

特殊人群管理:

既往过敏者: 并非绝对禁忌!医生会评估必要性,采取严格预处理(提前用抗组胺药和激素)并选用低致敏性造影剂,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肾功能不全者: 严格评估风险获益比。必要时选择替代检查(如超声、平扫MRI、非增强CTA技术),或采取最强防护(充分水化、停肾毒性药物、选用等渗低渗碘剂或特定安全钆剂、最小剂量)。

甲亢患者: 未控制好的甲亢患者禁用含碘造影剂,以免诱发甲状腺危象。

结语:知情不惧,让“增强”真正为健康赋能

造影剂不是洪水猛兽,它是现代影像医学照亮生命迷宫的精准光源。“增强扫描”带来的诊断价值,常常是无可替代的。其风险虽客观存在,但通过严格的筛查、充分的准备、规范的操作和完备的应急体系,已被控制在极低且可管理的水平。

作为患者,你最大的“护身符”就是:在检查前,毫无保留地向医生和技师告知你的完整病史(尤其过敏史和肾病!)并配合筛查准备。 检查中,保持沟通,及时反馈不适。检查后,遵医嘱观察和水化。

当你以科学认知取代盲目恐惧,以主动沟通筑起安全防线,那支小小的造影剂针剂,将不再是焦虑的来源,而是通往更精准诊断、更有效治疗的桥梁。拥抱现代医学的光,照亮健康前行的路!

(郭华 郑州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