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衰患者居家护理:这5件“小事”做好了,能少跑医院

2025-08-16 08: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表现,患者常因气短、水肿、乏力反复住院。对心衰患者来说,居家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病情稳定——有时候,做好几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就能有效减少急性发作,降低住院频率。以下5个居家护理要点,是心内科医生反复强调的“护心关键”。


第一件事:每天“称体重、数尿量”,监测容量变化

心衰的核心问题是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导致身体里的水分排不出去,淤积在肺部(引起气短)、腿部(导致水肿)。这些“水太多”的信号,往往比明显症状出现得更早,而体重和尿量是最直观的监测指标。

每天固定时间称体重:

晨起空腹、排尿后、穿同样衣服称体重,连续记录。若1-2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说明体内可能已经积水(约增加了2000ml液体),需及时联系医生调整利尿剂(如呋塞米)的用量,避免发展成急性心衰。

观察尿量变化:

心衰患者常需要服用利尿剂帮助排水,尿量多少能反映药物效果。建议用固定容器收集尿液,记录24小时总尿量(正常约1500-2000ml)。若尿量明显减少(比平时少500ml以上),或白天尿少、夜间尿多(提示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可能是心衰加重的信号,需及时就医。

原理:体内每多存1公斤水,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通过体重和尿量早期发现“水潴留”,能在症状加重前干预,避免急诊就诊。

第二件事:严格“限盐控水”,给心脏“减负”

高盐饮食会让身体留住更多水分,加重心脏负担;而喝水过多,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诱发心衰急性发作。居家护理中,“吃”和“喝”的管控比吃药更需要耐心。

限盐:每天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

避免腌制食品(咸菜、酱肉、腐乳)、加工食品(香肠、罐头、方便面),这些食物隐藏盐含量极高(100g咸菜含盐约5-8克);

做饭时用香料(葱、姜、蒜、柠檬汁)替代部分盐,减少咸味依赖;

外出就餐时,提前告知“少放盐”,避免汤类(汤里含盐多)。

控水:根据尿量和水肿调整:

轻度心衰(无明显水肿):每天饮水量(包括汤、粥、水果)控制在1500-2000ml;

严重心衰(有水肿、少尿):每天饮水量不超过1000ml,且要“量出为入”(前一天尿量+500ml,就是当天可喝水量);

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可少量多次(每次不超过100ml),口渴时含一小块冰或润润嘴唇。

提醒:限盐控水不是“越少越好”,过度限盐可能导致低钠血症(乏力、意识模糊),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第三件事:“遵医嘱吃药”,不擅自加减或停药

心衰治疗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且剂量需根据病情调整。很多患者因担心副作用(如利尿剂导致的尿频)或觉得“症状好转”而擅自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

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

是“救命药”,能排出多余水分,但可能导致低钾(乏力、腿抽筋)。需按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加量(可能导致脱水)或减量(导致水肿加重),同时定期复查电解质(医生会根据结果建议补钾,如吃香蕉、橙子)。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ACEI/ARB(如依那普利、缬沙坦):

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但起效慢(可能需要2-3个月),且初期可能出现气短加重、心率减慢。只要症状不严重,需坚持服用,医生会逐步调整剂量,擅自停药可能导致心衰恶化。

记录用药反应:

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每天吃的药、剂量,以及服药后是否有头晕、心慌、皮疹等不适,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

原则:任何药物调整(加减量、停药)都必须经过医生同意,哪怕是“中成药”“保健品”,也要提前咨询医生(避免与西药冲突)。

第四件事:“适度活动+好好睡觉”,给心脏“充能”

心衰患者常因气短而不敢活动,结果肌肉萎缩、心功能更差;而睡眠不好(如打鼾、憋醒)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活动:从“能耐受”开始,循序渐进:

轻度心衰:可散步(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做简单家务(如扫地),以不出现气短、心慌为原则;

中重度心衰:先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抬腿、握拳),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站立,再慢慢散步;

避免:剧烈运动(跑步、爬山)、长时间弯腰(如拖地)、突然用力(如搬重物),这些会瞬间增加心脏负荷。

睡眠:保证7-8小时,避免“夜间憋醒”:

睡前1小时不喝水,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用枕头垫高上半身),减少夜间回心血量,缓解气短;

若经常夜间憋醒(躺平后1-2小时突然气短,坐起后缓解),可能是心衰加重的信号,需及时就医;

有打鼾、呼吸暂停的患者,需做睡眠监测,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缺氧会损伤心脏)。

第五件事:警惕“急性发作信号”,及时就医不拖延

即使护理得当,心衰也可能因感染(如感冒)、饮食不当、劳累等诱因急性发作。出现以下信号,必须立即去医院:

气短加重:平时走路不喘,现在走几步就喘,甚至坐着也气短;

水肿扩散:从脚踝肿到小腿、大腿,甚至腹部(腹胀、食欲差);

全身症状:持续乏力、恶心呕吐、心率加快(静息时超过100次/分)、血压突然降低(头晕、眼前发黑);

合并感染:发烧(体温超过38℃)、咳嗽、咳痰(尤其是黄痰),感染是心衰急性发作的最常见诱因,需尽早用抗生素。

提醒:心衰急性发作黄金救治时间是1-2小时,拖延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

心衰的居家护理,核心是“细心观察、科学管理”。称体重、控盐、遵医嘱吃药、适度活动、警惕信号,这5件“小事”看似简单,却能有效稳定病情、减少住院。记住:心衰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规范护理,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关键是把这些“小事”变成日常习惯,让心脏在精心呵护中保持稳定。

(张熬存 濮阳油田总医院 EICU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