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衰反复住院,可能这些护理细节没做好

2025-02-17 08: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许多心衰患者在经过系统的住院治疗后,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但出院后不久,心衰症状又可能反复出现,甚至加重,导致患者频繁住院。这背后,往往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细节不到位有关。

一、遵医嘱服药

心衰患者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基础。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症状有所改善就自行停药或改药,这是非常危险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如某某普利、某某沙坦或沙库巴曲缬沙坦等,其生物学效应需在持续用药2-3个月后逐渐产生。因此,即使症状有所缓解,患者也应坚持服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

为了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患者可以使用列表、药盒等辅助提醒方式,帮助自己每日准时按医嘱服药。同时,家属也应积极参与,提醒和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二、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心脏泵血能力,从而减轻心衰症状。然而,运动需量力而行,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一般来说,心衰患者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节奏的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此外,运动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三、饮食调节

心衰患者的饮食调节同样重要。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原则,以减轻心脏负担。具体来说,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食用酱菜、腌肉等高盐食物。同时,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

此外,心衰患者还需控制饮水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体内水分潴留。一般来说,每日饮水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等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四、体重管理

体重管理是心衰患者日常护理中的重要一环。患者应养成每日称重的习惯,以便及时发现体液潴留的迹象。一般来说,体重在3天内突然增加2千克以上,可能提示患者已有钠、水潴留,病情有加重趋势。此时,患者应及时调整利尿剂的剂量或就医咨询。

五、避免感染

感染是心衰加重的常见诱因之一。因此,心衰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感冒、呼吸道感染等。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注意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佩戴口罩防止感染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心衰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持续监测,可以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可以在家中常备电子血压计等设备,每日记录心率和血压。同时,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痰液的性质和量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七、心理支持

心衰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其倾诉,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同时,向患者讲解心衰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八、特殊人群的特殊护理

对于起搏器植入(CRT-D/ICD)等特殊心衰患者,还需遵医嘱及时复诊,并密切关注电击、机器报警等症状。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咨询。

九、中医调理(可选)

除了西医治疗外,中医调理也是心衰患者的一种选择。中医通常采取中药调理、针灸与沐足、运动康复等方法进行改善。然而,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用药或治疗。

例如,中药调理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选用补气活血、温阳利水、化气行水等药物进行调理。针灸治疗可选用阴经的穴位,如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中药沐足则可帮助循环足底血运,舒缓疲劳。运动康复方面,患者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心衰患者的运动方式。

心衰反复住院往往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细节不到位有关。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心衰患者反复住院的风险。同时,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孙小丽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