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常规、尿常规:临床检验中的基础健康“晴雨表”

2024-09-21 17: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今天咱们来聊聊体检单上最常见的两位“健康侦探”——血常规和尿常规。它们就像身体里的“秘密特工”,专门负责侦察那些藏在暗处的健康隐患,堪称临床检验中的基础健康“晴雨表”。别小看这两项简单的基础检查,它们可是医生手里揪出“健康小坏蛋”的神器!

一、血常规:血液里的“超级战队”大揭秘
想象一下,你的血液里住着一支超级战队,成员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各司其职,堪称“生命快递员”“健康卫士”和“止血修理工”。

红细胞:氧气快递员
红细胞是血液里的“大力士”,负责把氧气送到全身每个角落,再把二氧化碳运走。如果红细胞数量不足(比如贫血),就像快递公司缺了卡车,身体各个器官就会“缺氧”,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等症状,整个人仿佛电量只剩20%的手机,干啥都没劲儿。

白细胞:健康卫士
白细胞堪称身体里的“特种兵”,专门对抗细菌、病毒等“入侵者”。平时它们低调巡逻,一旦有敌人入侵,立刻拉响警报,数量飙升。比如你感冒发烧时,白细胞升高就是在告诉你:“敌军来袭,我们正在战斗!”但如果白细胞持续异常,可能是感染没控制好,也可能是骨髓出了问题,甚至要警惕白血病等“大反派”。

血小板:止血修理工
血小板是血管里的“维修工”,一旦血管受伤,它们迅速集结,形成血栓堵住伤口。血小板太少,容易淤青、出血不止;太多则可能引发血栓,像水管里塞满了杂物,导致心梗、脑梗等危险。所以,血小板既不能少,也不能多,得维持“刚刚好”的平衡。

如何读懂血常规报告?
拿到血常规报告,别被密密麻麻的数字吓到!重点关注这几个“明星指标”:

血红蛋白(HGB):红细胞的“氧气运输工”,数值低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WBC):数值高可能感染,低可能免疫力下降。
血小板计数(PLT):过高或过低都危险,轻则淤青,重则血栓或大出血。

二、尿常规:尿液里的“情报密码”
尿液可不是简单的“废水”,它藏着身体里的“健康情报”。尿常规就像一位“解码专家”,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揪出肾脏、泌尿系统甚至全身疾病的蛛丝马迹。

蛋白质:逃兵警报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是血液中的“VIP”,不会被随意排出。如果尿常规发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阳性),就像发现重要物资被“偷运”出身体,可能是肾脏这个“过滤器”漏了,常见于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千万别以为“泡沫尿”只是小事,这可能是肾脏在呼救!

葡萄糖:叛徒暴露
尿液里出现葡萄糖(尿糖阳性),就像发现叛徒泄露机密!正常情况下,血糖会被肾脏严格“看管”,不会出现在尿液里。如果尿糖阳性,首先怀疑糖尿病,但也可能是肾脏本身的问题。需要结合血糖检查,揪出幕后黑手。

红细胞、白细胞:越狱事件

红细胞(尿隐血阳性):尿液里混入红细胞,可能是肾脏、膀胱或尿道“受伤”了,比如结石划伤、炎症出血,甚至肿瘤预警。
白细胞(尿白细胞阳性):泌尿系统“监狱”里闹事了!通常是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的标志,伴随尿频、尿急、尿痛。

如何正确留尿?
别小看留尿,这里也有讲究!正确姿势是:

1.用干净容器接中段尿(尿到一半再接,避开开头和结尾,减少污染)。
2.女性避开月经期,避免混入经血。
3.尽快送检,别让“情报”过期失效!

三、为什么它们是健康“晴雨表”?

1.早发现,早治疗:很多疾病早期没症状,但血常规、尿常规已露出马脚。比如轻度贫血、早期糖尿病肾病,通过检查能及时干预,避免恶化。
2.便宜又高效:比起昂贵的CT、MRI,这两项检查成本低、速度快,堪称性价比之王!
3.全身健康预警:血液、尿液流经全身,它们的异常可能反映心、肝、脾、肺、肾等多个器官的问题,是“一叶知秋”的窗口。

四、体检小贴士

血常规:通常需要空腹(避免食物影响结果),抽血前别剧烈运动。
尿常规:最好晨尿(浓度高,信息多),留尿前别喝太多水。
别怕异常:指标箭头不代表一定生病,需结合症状、病史综合判断。比如剧烈运动后白细胞升高是正常反应,孕妇也可能出现生理性蛋白尿。

结尾:和“特工”做朋友
血常规、尿常规这两位“健康侦探”看似严肃,其实是你的健康守护者!与其等到身体亮红灯才慌张,不如定期和它们“聊聊天”——每年体检时做个基础检查,听听它们带来的“健康情报”。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吴琦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检验科 主管检验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