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咳嗽、气短别忽视!呼吸衰竭居家照护的关键要点

2025-03-19 10: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咳嗽不止、稍微活动就气短喘不上气——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是呼吸衰竭的信号。呼吸衰竭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哮喘、肺纤维化)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指肺功能下降导致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潴留,若居家照护不当,可能反复急性发作,甚至需要气管插管。对呼吸衰竭患者来说,科学的居家照护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降低住院风险。以下是呼吸科医生强调的关键照护要点,涵盖症状监测、气道管理、氧疗护理等核心内容。

先分清:呼吸衰竭的“危险信号”

呼吸衰竭的核心是“气体交换障碍”,分为两种类型:低氧血症型(氧气不足,血氧饱和度低于90%)和高碳酸血症型(二氧化碳排不出,伴随头痛、嗜睡)。居家时,需警惕这些症状变化:

基础症状加重:

咳嗽频率增加,痰量增多(尤其是黄脓痰)、颜色变深(如黄绿色),提示肺部感染;

气短加剧:平时走路100米不喘,现在走20米就必须停下,甚至坐着也觉得“气不够用”,口唇、指甲发紫(发绀)。

二氧化碳潴留信号:

晨起头痛(夜间二氧化碳积聚)、白天嗜睡(大脑缺氧)、烦躁不安;

下肢水肿(因缺氧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尿量减少。

紧急情况:

突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过高);

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超过30次)或减慢(每分钟低于10次),胸廓起伏微弱;

无法说话(因严重气短连短句都讲不出)。

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紧急情况,需立即拨打120,同时保持患者半卧位(减轻肺部压力),解开衣领保持气道通畅。

居家照护核心:做好这6点,稳定呼吸功能

1. 精准监测:用数据掌握呼吸状态

血氧饱和度:每天早晚各测1次(静止10分钟后),使用家用指脉氧仪,正常应维持在90%-92%以上(具体数值需遵医嘱,如慢阻肺患者可能需维持在88%-92%)。若低于目标值且持续1小时不恢复,需联系医生;

呼吸频率:观察每分钟呼吸次数,平静状态下超过20次提示呼吸负荷增加;

痰液记录:记录每天痰的颜色、量(如“每天10ml黄痰”),若出现脓痰、带血,及时告知医生;

体重监测:每周测2次,若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可能是水潴留(提示心功能受影响),需警惕。

2. 气道管理:有效排痰,避免堵塞

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排痰无力,容易堵塞气道加重缺氧。正确排痰是居家照护的重点:

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调整姿势(如肺下叶感染,可采取头低脚高位),每天2-3次,每次15分钟,引流时轻拍背部(从下往上、由外向内),帮助痰液松动;

有效咳嗽:先深吸气,屏气3秒,再用力咳嗽2-3次(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助力),避免无效的浅咳;

湿化气道: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可用加湿器(每天换水清洁);若痰液黏稠,可遵医嘱用生理盐水雾化(每次10-15分钟,每天2次),雾化后洗脸漱口(避免药物残留);

辅助排痰工具:无力排痰者可使用手动吸痰器(需医生指导操作),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黏膜。

3. 氧疗护理:规范用氧,既不“缺”也不“过”

长期氧疗是呼吸衰竭(尤其是低氧血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用氧不当可能加重病情:

用氧时间:遵医嘱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尤其是夜间),不可因“感觉好”就减少时间(长期缺氧会损伤大脑、心脏);

氧流量控制:一般为低流量吸氧(1-2升/分钟),不可擅自调高调低(如慢阻肺患者高流量吸氧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设备维护:氧气瓶/制氧机每天清洁,湿化瓶加水至刻度线(用冷开水),每周用白醋浸泡消毒1次;氧气管每周更换,避免堵塞或污染;

注意安全:远离明火(氧气助燃),制氧机放置在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4. 呼吸康复训练:增强呼吸肌力

通过训练改善呼吸效率,减轻气短症状:

腹式呼吸:仰卧屈膝,一手放腹部,一手放胸部,吸气时腹部鼓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收紧,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逐步延长至15分钟;

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2秒,再用嘴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4-6秒,每天练习3组,每组10次,可改善气体交换;

轻度活动:在血氧稳定的前提下,每天床边坐5-10分钟,逐步过渡到缓慢散步(以不出现明显气短为宜),避免久坐导致肌肉萎缩。

5. 饮食与环境:减少呼吸负担

饮食调理:

高蛋白、高纤维饮食(如鸡蛋、鱼肉、蔬菜),增强免疫力;

少量多餐(每天5-6餐),避免过饱(胃膨胀会压迫肺部);

限制盐分(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水肿;

多喝水(心功能正常者每天1500-2000ml),稀释痰液(若有心力衰竭需遵医嘱控水)。

环境控制:

严格戒烟(包括避免二手烟),烟雾会直接刺激气道;

避免接触粉尘、油烟、香水等刺激性气体,雾霾天关闭窗户,使用空气净化器(滤网每周清洁);

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30分钟,避免患者直吹冷风)。

6. 用药管理:按时按量,不擅自调整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按需使用(气短时),喷后漱口(避免口腔念珠菌感染);

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遵医嘱定时服用,不可因“痰少”擅自停药;

抗生素:出现感染时需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避免耐药);

记录用药反应:如雾化后心慌、手抖,或服药后皮疹,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方案。

紧急情况处理:这些时刻必须就医

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医生设定的目标值);

出现神志模糊、嗜睡、烦躁,或呼吸频率突然加快/减慢;

咳大量脓痰、痰中带血,或伴随发热(体温超过38℃);

经吸氧、使用急救药物后,气短仍无缓解。

呼吸衰竭的居家照护,关键在于“细致监测、科学干预”。从每天测血氧、帮助排痰,到规范用氧、合理饮食,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病情稳定。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既要警惕危险信号,也不必过度焦虑——只要掌握这些照护要点,配合定期复诊,就能有效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做到“少跑医院,安稳生活”。

(张熬存 濮阳油田总医院 EICU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