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感冒发烧时,医生为啥让查 C 反应蛋白(CRP)?

2025-03-26 14: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感冒发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多数人觉得 “扛一扛” 或吃点感冒药就能缓解,但有时医生会建议额外检查一项叫 “C 反应蛋白(CRP)” 的指标。不少人会疑惑:“明明就是普通感冒,查这个有必要吗?” 其实,CRP 检查看似简单,却是医生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 “关键助手”,背后藏着对疾病精准鉴别、避免误治的重要逻辑。

要理解医生为何推荐查 CRP,首先得搞清楚这个指标到底是什么。C 反应蛋白是人体肝脏在受到炎症刺激(比如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时合成的一种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简单说,它就像身体里的 “炎症警报器”,一旦有异常炎症反应,血液中的 CRP 水平会在几小时内快速升高,且升高幅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在健康状态下,CRP 在血液中的含量极低,通常低于 10mg/L,甚至接近零。

那么,在感冒发烧的场景里,这个 “警报器” 到底能帮医生解决什么问题?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快速区分 “细菌感染” 和 “病毒感染” —— 这两种感染的治疗方向完全不同,却常常表现为相似的感冒发烧症状,比如鼻塞、咽痛、体温升高,仅凭症状很难准确判断。

我们先明确一个关键常识:普通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而流感、细菌性咽炎、肺炎等则可能是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但如果是细菌感染,及时使用抗生素才能控制病情,避免感染扩散。如果判断失误,比如把病毒感染当成细菌感染用了抗生素,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破坏肠道菌群;反之,把细菌感染当成病毒感染 “硬扛”,可能会延误治疗,引发肺炎、中耳炎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

而 CRP,正是帮医生打破这种 “判断困境” 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引发的感冒发烧,CRP 水平通常不会明显升高,多数维持在正常范围(<10mg/L)或轻度升高(10-20mg/L);但如果是细菌感染,CRP 会 “大幅飙升”,往往超过 20mg/L,甚至达到 100mg/L 以上。比如同样是发烧咽痛,若 CRP 仅轻度升高,医生可能会判断为病毒性咽炎,建议多喝水、休息,配合对症的退烧药;若 CRP 超过 50mg/L,结合症状,医生就会警惕细菌性咽炎或扁桃体炎,可能进一步检查后开具抗生素。

除了区分感染类型,CRP 还能帮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比如有些患者感冒发烧后,CRP 只是轻度升高,且随着休息和对症治疗逐渐下降,说明炎症在好转,病情可控;但如果 CRP 持续升高,甚至从 20mg/L 涨到 80mg/L,即使症状没有明显加重,也可能意味着感染在悄悄扩散,比如从感冒发展成了细菌性肺炎,这时医生就会更积极地排查病因,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忽视:感冒发烧可能不是 “单一病因”,比如病毒感染后,身体免疫力下降,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这种 “混合感染” 的情况,单靠症状很难发现,但 CRP 能及时 “预警”。比如患者一开始发烧,CRP 轻度升高,按病毒感染治疗后,体温暂时下降,可几天后又再次发烧,复查 CRP 发现明显升高,这时医生就会考虑继发了细菌感染,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 CRP 这么有用,为什么不是所有感冒发烧都要查?” 其实,医生是否建议查 CRP,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的。比如对于症状轻微、精神状态好的年轻人,医生可能会先建议观察,因为这类人群病毒感染的概率高,且身体抵抗力强,多数能自行恢复,没必要额外检查;但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或有糖尿病、慢阻肺、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医生通常会更谨慎,可能会主动建议查 CRP—— 因为这类人群一旦发生细菌感染,病情进展快,风险高,尽早通过 CRP 明确感染类型,才能避免延误治疗。

另外,CRP 检查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快速便捷、性价比高。它属于常规血液检查项目,抽血后 1-2 小时就能出结果,费用也相对较低,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多的时间和经济负担。相比其他更复杂的检查(比如细菌培养,需要几天才能出结果),CRP 能让医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关键信息,更快制定治疗方案,尤其适合感冒发烧这种需要快速判断的常见病。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CRP 并非 “万能指标”,它只是医生诊断的 “辅助工具” 之一,不能仅凭这一项指标下结论。比如有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外伤)也可能导致 CRP 升高,而少数特殊的细菌感染(如某些慢性细菌感染),CRP 升高也可能不明显。因此,医生在解读 CRP 结果时,一定会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史、其他检查(如血常规)等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感冒发烧时查 CRP,不是医生 “过度检查”,而是为了更精准地判断病情,避免 “滥用抗生素” 或 “延误治疗” 的误区。尤其是在抗生素耐药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通过 CRP 等指标合理使用抗生素,既是对患者健康负责,也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保护。

下次再遇到感冒发烧,若医生建议查 CRP,不妨积极配合 —— 这小小的一项检查,背后藏着医生对病情的严谨判断,能帮我们更科学地应对疾病,更快恢复健康。毕竟,面对身体的 “警报”,精准判断比盲目用药或硬扛,要靠谱得多。

(赵舒悦 睢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