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沉(ESR)加快:不只是炎症信号,这些常见原因需警惕

2025-05-18 08: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拿到体检报告时,不少人会注意到 “血沉(ESR)” 这一项指标,若数值标注 “偏高”,难免心生疑惑:这是不是意味着身体里有炎症?事实上,血沉加快确实常与炎症相关,但它并非炎症的 “专属信号”,背后还隐藏着多种可能的健康问题。了解血沉的本质及常见影响因素,才能更科学地判断身体状况。

一、先搞懂:什么是血沉?它和炎症有啥关系?
血沉,全称为 “红细胞沉降率”,指的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自然下沉的速度,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 0-15mm/h、女性 0-20mm/h(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它本身并非直接诊断疾病的指标,而是反映身体 “异常状态” 的 “预警信号”。

为什么血沉加快常和炎症挂钩?这要从血液成分的变化说起。当身体发生炎症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多种蛋白质(如 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蛋白质会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改变红细胞的表面电荷和形态,让原本分散的红细胞更容易聚集形成 “团块”。红细胞团块的体积更大、重量更重,自然会在血液中下沉得更快,最终导致血沉数值升高。

不过要注意:炎症是血沉加快的常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很多非炎症因素也会干扰血沉结果,盲目将其等同于 “有炎症”,可能会忽略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二、血沉加快的 6 类常见原因,从炎症到非炎症都要了解
(一)感染性炎症:最常见的 “导火索”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时,会引发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炎症反应随之激活,进而导致血沉加快。这类情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

· 细菌感染:肺炎、肾盂肾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结核病等,尤其是慢性细菌感染(如肺结核),血沉常呈中度至重度升高,且数值变化与感染控制情况相关 —— 感染得到控制后,血沉会逐渐下降;若感染加重,血沉可能进一步升高。

· 病毒感染: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相对温和,血沉多为轻度升高,且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病情恢复会快速回落。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的 “慢性推手”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 “认错目标”,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发的慢性炎症,这类疾病常伴随血沉长期升高,也是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常见的有: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仅血沉会升高,还常伴随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超过 30 分钟)等症状,血沉数值越高,往往提示关节炎症越活跃,可能存在关节破坏的风险。

· 系统性红斑狼疮:除血沉升高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蛋白尿等症状,血沉加快常与疾病活动期相关,若同时伴随补体降低,需警惕病情加重。

·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年轻男性,血沉升高常伴随腰背部疼痛、脊柱僵硬,尤其在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症状明显,活动后可缓解,血沉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

(三)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 “沉降规则” 被打乱
血液系统疾病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导致红细胞聚集性改变或数量异常,进而影响血沉,常见的有:

· 贫血:当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或形态异常,红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大,更容易发生聚集,导致血沉加快。不过,轻度贫血对血沉影响较小,中重度贫血时血沉升高更明显,且纠正贫血后,血沉会逐渐恢复正常。

· 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会产生大量异常蛋白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蛋白质会包裹在红细胞表面,显著增加红细胞的聚集性,导致血沉重度升高,部分患者血沉甚至可超过 100mm/h,同时还可能伴随骨痛、乏力、蛋白尿等症状。

· 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患者因白细胞异常增多,会干扰红细胞的沉降过程,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沉升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病情进展期,也可能伴随血沉轻度升高,常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相关。

(四)恶性肿瘤:身体 “异常增生” 的间接信号
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发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同时肿瘤组织坏死、合并感染等因素,也会导致血沉加快。需要注意的是,血沉升高并非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以下情况需警惕:

· 实体瘤: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在疾病进展期或出现转移时,血沉常呈中度升高,若同时伴随体重快速下降、不明原因的疼痛、肿块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如 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 淋巴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常伴随血沉升高,且血沉数值与肿瘤负荷、病情活动度相关,治疗后血沉下降,提示治疗有效;若治疗过程中血沉再次升高,可能提示病情复发或进展。

(五)生理性因素:并非 “疾病信号”,无需过度焦虑
除了疾病因素,一些生理状态也会导致血沉暂时性加快,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常见的有:

· 女性生理期:生理期时,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脱落引发轻微炎症反应,同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会导致血沉轻度升高,生理期结束后会恢复正常。

· 妊娠:怀孕后,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求,孕妇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相关蛋白质会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沉会逐渐升高,尤其在孕晚期,血沉可能达到 40-60mm/h,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产后数周会逐渐回落。

·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含量可能轻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沉会比年轻人稍高,若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无需过度担忧。

(六)其他因素:药物、创伤等也会 “干扰” 血沉
·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药物,可能会影响血液中蛋白质的合成或代谢,导致血沉轻度升高,若因病情需要服用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监测血沉,避免盲目停药。

· 组织损伤或手术:骨折、烧伤、手术后,身体会启动修复机制,伴随局部炎症反应,血沉会在损伤后 1-2 天开始升高,通常在 2-3 周后随着组织修复完成而恢复正常,若血沉持续升高,需警惕是否合并感染。

· 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代谢减慢,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可能导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进而引起血沉轻度升高,补充甲状腺激素后,血沉会逐渐恢复正常。

三、发现血沉加快,该怎么做?记住 3 个关键步骤
不要自行判断或恐慌:血沉加快只是一个 “提示信号”,不能仅凭这一项指标确诊疾病,很多生理性因素或轻微炎症都可能导致其升高,盲目焦虑或自行服用抗炎药,可能会掩盖真实病情或引发副作用。

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若血沉轻度升高,且无任何不适症状(如发热、疼痛、乏力等),可在 1-2 个月后复查血沉,观察数值变化;若血沉明显升高(超过 50mm/h),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结合血常规、C 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

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若确诊为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沉,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避免擅自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血沉加快既可能是身体有炎症的信号,也可能与生理性因素、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有关,不能简单 “对号入座”。关注血沉变化的同时,更要结合自身症状和全面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张帅男 睢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