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颈肩腰腿痛,是经络“堵车”还是脏腑“报警”?

2024-08-07 12: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办公室的白领扶着脖子皱眉,当建筑工人揉着腰叹息,当老年人捶着膝盖蹒跚而行——这些场景几乎构成了现代社会的“疼痛图鉴”。颈肩腰腿痛,这个看似普通的健康问题,却像一团迷雾,笼罩着无数人的生活。有人将其归因于经络不通,认为这是气血运行的“堵车”;也有人坚信这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报警信号”。究竟哪种说法更接近真相?这场关于疼痛本质的探讨,或许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

一、经络“堵车”:古老智慧与现代体验的碰撞

中医理论中,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同城市的交通网络。当风寒湿邪入侵,或长期姿势不良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便会像拥堵的道路一样,出现“交通瘫痪”。这种解释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拔罐后的紫黑色印记、针灸时的酸麻感、推拿后的短暂轻松,都让人直观感受到“疏通”的效果。

现代研究也为经络学说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例如,科学家通过红外热像仪发现,经络循行路线上的温度变化与疾病状态存在关联;磁共振成像技术也捕捉到针灸刺激时大脑皮层的特定反应。这些发现似乎印证了“经络不通则痛”的传统观点。

然而,经络“堵车”论也面临质疑。如果疼痛仅由局部气血阻滞引起,为何同一姿势下有人疼痛剧烈,有人却毫无感觉?为何某些患者经过多次疏通治疗仍反复发作?这些问题提示我们,疼痛可能不仅仅是经络层面的“交通问题”,更可能是身体整体状态发出的信号。

二、脏腑“报警”:身体内部的“求救电话”

与经络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医将颈肩腰腿痛视为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例如,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当肝脏疏泄功能异常时,可能引发颈肩僵硬;肾脏精气不足时,腰椎容易退变;脾胃运化失常时,肌肉会因营养供应不足而酸痛。这种观点将疼痛视为身体内部的“报警系统”,提示我们关注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研究也支持这种整体观。例如,长期焦虑抑郁的人群中,颈肩部肌肉紧张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常出现下肢疼痛;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血液循环障碍而感到腰腿沉重。这些案例表明,疼痛可能是身体在通过局部症状传递全身性疾病的信息。

更有趣的是,某些看似无关的脏腑问题也可能引发疼痛。比如,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因右侧膈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右肩放射痛;心脏缺血时可能表现为左臂内侧或颈部的闷痛。这些“牵涉痛”现象进一步证明,疼痛的位置未必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经络与脏腑:一场需要“翻译”的对话

实际上,经络“堵车”与脏腑“报警”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身体不同层面的表达方式。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是气血生成的源头——当脏腑功能失调时,经络中的气血质量必然下降,容易形成瘀滞;而经络长期堵塞,又会反过来影响脏腑的营养供应,形成恶性循环。

以颈椎病为例,表面看是颈部肌肉劳损或椎间盘退变,但深入分析会发现: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肝血消耗过度(肝主筋),同时脾胃运化失常(久坐伤脾)使得肌肉缺乏营养支持,最终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治疗时若仅针对局部进行推拿牵引,可能暂时缓解症状,但若不调整作息、改善饮食以滋养肝脾,疼痛必然反复。

这种“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在慢性腰腿痛患者中尤为明显。许多老年人因肾气亏虚导致骨骼退变,同时伴有脾虚湿盛引发的肌肉水肿。此时单纯使用止痛药或局部热敷,只能掩盖症状;而通过补肾壮骨、健脾祛湿的中药调理,配合适度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往往能取得更持久的效果。

四、破解疼痛密码: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

面对颈肩腰腿痛,我们究竟该相信经络疏通还是脏腑调理?答案或许在于建立一种“整体健康观”:既关注局部症状的缓解,更重视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首先,学会倾听身体的语言。疼痛不是敌人,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当颈部持续酸痛时,不妨问问自己:最近是否压力过大(肝郁)?饮食是否规律(脾虚)?睡眠是否充足(肾精损耗)?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比疼痛部位更能揭示病因。

其次,采用综合干预手段。对于急性疼痛,局部治疗如针灸、推拿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对于慢性疼痛,必须结合脏腑调理,如通过中药、食疗改善肝肾功能,通过运动增强肌肉力量,通过情绪管理缓解肝气郁结。这种“标本兼治”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培养预防意识。现代人常见的“久坐族”“低头族”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对经络和脏腑的双重伤害。定期起身活动、保持正确姿势、进行适度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能增强脏腑功能,将疼痛扼杀在萌芽状态。

结语:疼痛是身体写给我们的信

颈肩腰腿痛,这封来自身体的“信”,既可能写着“此处经络不通,请疏通”,也可能藏着“脏腑功能失调,请调理”。读懂这封信,需要我们放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思维,转而以一种更包容、更系统的视角看待健康。

当我们不再将疼痛视为需要消灭的敌人,而是作为了解自身状态的窗口时,每一次酸痛都将成为一次自我觉察的机会。或许,这正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现代诠释——不是等待疾病发生后再去治疗,而是在疼痛尚未演变为疾病时,就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平衡脏腑功能,让身体回归和谐状态。

下一次当颈肩再次僵硬、腰腿再次酸痛时,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问问自己:我的身体,究竟想告诉我什么?

(胡选哲 邓州华康中西医结合医院 疼痛康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