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一类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的总称。它们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等多种机制,在维持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甚至调节情绪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益生菌并非"万能药",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健康价值并确保使用安全。以下是关于如何科学使用益生菌的详细建议:
1. 选择合适的益生菌产品:市场上益生菌产品多样,剂型有胶囊、片剂等,不同产品的菌株种类、数量及是否含益生元等有差异。选择时先明确个人需求,如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选含嗜酸乳杆菌NCFM®株和双歧杆菌BB - 12®株的产品;以免疫调节为目标,选含鼠李糖乳杆菌GG株或罗伊氏乳杆菌的产品。同时,查看产品标签上的菌株编号、活菌数量、保存条件和保质期,优先选经严格临床验证、有研究数据支持的知名品牌产品。
2. 注意剂量和服用方法:益生菌剂量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不同人群和健康状况对益生菌需求量有差异。健康成人日常保健每日剂量在10亿至300亿CFU,肠道功能紊乱或服抗生素后菌群修复时可提高至300亿至1000亿CFU,具体结合产品说明和个人情况调整。服用方法很重要,建议饭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以提高益生菌存活率;粉剂或液态剂型用37℃以下温水或温牛奶冲服;胶囊或片剂整粒/整片吞服。
3. 遵循疗程:益生菌发挥作用是循序渐进的,需在肠道内定植等形成稳定有益菌群结构,通常需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有明显效果。具体疗程因个体和健康目标而异,轻微肠道不适服用1 - 2周可见改善,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或菌群修复需4 - 8周甚至更久。症状改善后,逐渐减至维持量巩固1 - 2周后停止。因肠道菌群受多种因素影响,停止使用后部分短期益处可能减弱,肠道菌群易紊乱人群可周期性补充,如每服用1 - 2个月停用2 - 4周,再决定是否继续。
4. 注意个体差异:人体肠道菌群复杂且个性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个体对益生菌反应差异显著。肠道菌群基础好、环境适宜者,服益生菌3 - 5天可能改善消化功能;肠道菌群紊乱严重或屏障功能受损者,可能需2 - 4周甚至更久才有明显效果。虽益生菌总体安全,但极少数人初期可能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属正常“适应期反应”,1 - 3天可自行缓解;若症状加重或有过敏反应,应停服就医。孕妇、哺乳期女性、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选服益生菌需谨慎,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5. 避免与抗生素同时使用: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时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服用抗生素时,应避免与益生菌同服,理想间隔为2 - 3小时,如早8点服抗生素,11点左右服益生菌,可减少抗生素对益生菌的杀灭。抗生素疗程结束后,建议继续服益生菌2 - 4周,助肠道菌群恢复。特殊抗生素对厌氧菌杀灭作用更强,益生菌服用间隔可延长至3 - 4小时,或选不敏感菌株。
6. 健康生活方式:益生菌是维护健康的重要辅助,但不能替代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肠道菌群健康需良好“生态环境”,要保持多样化均衡饮食、规律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效管理压力。将益生菌补充与健康习惯结合,才能维护肠道微生态,发挥其促进健康的作用。
7. 咨询专业医生:使用益生菌前,尤其是特殊健康状况人群和长期服药者,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专业人员会综合评估,提供个性化建议,告知风险和注意事项,确保使用安全有效,避免盲目使用带来不良后果。
总之,科学使用益生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系统过程,它要求我们充分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审慎选择合适的益生菌产品,严格掌握正确的剂量和服用方法,坚持足够的使用疗程,并将其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同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只有通过这样全面、合理的使用方式,益生菌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提升整体健康水平的得力助手,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齐晓宇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药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