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活动最频繁的关节,随着年龄增长、过度使用或外伤,很多人会出现膝关节疼痛,常见于中老年人、运动爱好者或长期久坐人群。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是多数膝关节疼痛的首选方案,通过综合干预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避免病情加重。本文将详细介绍膝关节疼痛的常见保守治疗手段,帮助读者科学应对关节不适。
一、先了解:哪些情况适合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膝关节疼痛都需要手术,以下情况优先选择保守治疗:
-轻度至中度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磨损)、滑膜炎(关节内滑膜发炎);
-运动后的肌肉劳损、韧带轻微拉伤(如内侧副韧带轻度损伤);
-膝关节周围肌腱炎(如髌腱炎、鹅足腱炎);
-因肥胖、姿势不良导致的慢性膝关节压力性疼痛;
-术后恢复期的辅助治疗(如半月板修复术后的功能锻炼)。
若出现关节严重畸形、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关节“卡住”无法伸直或弯曲,或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
二、核心保守治疗手段:分5类,全面干预
膝关节疼痛的保守治疗需遵循“减轻负担、控制炎症、修复功能”的原则,常见手段可分为以下5类,需根据病情组合使用:
1.基础干预:减少关节负担,避免疼痛加重
这是所有保守治疗的前提,通过调整日常行为,从源头减少膝关节的压力和损伤:
-控制体重:体重每增加10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会增加30-40公斤。超重或肥胖人群需通过合理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食物,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和温和运动(如游泳、快走)减重,减轻关节负重。
-调整活动方式:避免长时间蹲跪(如擦地、跪坐)、爬楼梯、爬山或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日常行走选择平坦路面,穿软底、有减震功能的鞋子(如运动鞋),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久坐时每隔30分钟起身活动,避免关节长时间处于僵硬状态。
-使用辅助工具:疼痛明显时,可借助手杖或助行器(单侧疼痛用单侧手杖,减轻患膝负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佩戴膝关节护具(如弹性护膝、髌骨稳定护膝),为关节提供支撑,减少活动时的摩擦和压力。
2.药物治疗:快速缓解疼痛与炎症
药物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长期用药,主要分为两类:
-外用药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适合轻度至中度疼痛。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辣椒碱乳膏(通过抑制神经末梢感觉缓解疼痛)。使用时需清洁皮肤,按说明书涂抹或贴敷,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口服药物:疼痛或炎症明显时短期使用。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需注意:有胃溃疡、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避免长期服用(一般不超过2周);若口服药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建议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如透明质酸钠,润滑关节;或糖皮质激素,短期控制严重炎症),属于微创操作,需在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
3.物理治疗:促进局部修复,减轻不适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因子(如光、电、热、力)作用于膝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常见方式包括:
-热敷与冷敷:急性期(如运动扭伤后48小时内、关节红肿发热时)用冷敷(冰袋裹毛巾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减少肿胀和疼痛;慢性期(疼痛超过1周,无明显红肿)用热敷(热水袋或热毛巾敷20分钟,每天2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
-超声波与冲击波治疗:超声波通过高频振动促进关节周围组织代谢,减轻炎症;体外冲击波治疗适用于肌腱炎、慢性劳损(如髌腱炎),通过冲击波刺激局部组织修复,缓解疼痛,一般每周1次,3-5次为一个疗程。
-理疗仪器辅助: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皮肤神经,阻断疼痛信号传递,适合慢性疼痛患者;红外线照射则可温和加热局部组织,改善血液循环,适合老年人或怕冷的患者。
4.康复锻炼: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
膝关节的稳定性依赖周围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腘绳肌),通过针对性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可减少关节压力,预防疼痛复发,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
-股四头肌训练(核心训练):
1.直腿抬高:仰卧位,双腿伸直,慢慢抬起患侧腿(脚面绷直),抬至与床面成30°-45°,保持5秒后放下,每次10-15组,每天2次,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减轻膝关节负担。
2.靠墙静蹲:背部贴墙,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下蹲至膝关节呈90°(膝盖不超过脚尖),保持20-30秒,每次5-10组,每天1次,注意避免蹲得过低,防止关节受压过大。
-关节活动度训练:
1.坐姿伸膝:坐在椅子上,慢慢伸直患侧腿,保持3秒后放下,每次10组,每天2次,改善膝关节伸直功能,避免僵硬。
2.仰卧屈膝:仰卧位,双手抱住患侧膝盖,轻轻向胸部拉,感受膝关节后侧拉伸,保持15-20秒,每次5组,每天2次,改善膝关节弯曲度。
-低冲击有氧运动:选择对膝关节压力小的运动,如游泳(自由泳、蛙泳)、骑自行车(调整座椅高度,避免膝盖过度弯曲)、散步(每天30分钟,速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增强心肺功能的同时,不加重关节负担。
5.中医调理:辅助缓解症状,改善体质
中医治疗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适合慢性膝关节疼痛患者,常见方式包括:
-针灸与推拿:针灸通过刺激膝关节周围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内外膝眼),调节局部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推拿则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通过手法放松膝关节周围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避免自行用力按摩(尤其是关节肿胀时)。
-中药治疗:根据体质辨证使用中药,如风寒湿痹型可使用温经散寒的中药(需遵医嘱);外用中药熏洗则通过温热药液熏蒸膝关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需注意避免烫伤。
三、重要提醒:保守治疗需“长期坚持+定期评估”
很多人在膝关节疼痛缓解后,就停止保守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正确的做法是:
1.长期坚持良好习惯:即使疼痛消失,也需保持控制体重、合理活动、规律锻炼的习惯,预防疼痛复发;
2.定期复查: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需每3-6个月就医复查,通过X线、超声或磁共振(MRI)评估关节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避免误区:不要盲目相信“偏方”(如过度按摩、滥用保健品),也不要因害怕疼痛而完全不活动(长期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加重关节不稳)。
膝关节疼痛的保守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通过减轻负担、药物缓解、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和中医调理的组合干预,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关键在于科学认知、规范执行,并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方案,才能更好地守护膝关节健康,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武建坡 遂平仁安医院 中医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