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阑尾炎:拖延手术的三大致命后果

2024-12-06 11: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深夜急诊室里,一位面色苍白的年轻人蜷缩在病床上,双手死死按住右下腹,冷汗浸透了病号服。三天前他已感到隐隐腹痛,却因"工作忙"坚持上班,直到剧烈呕吐、体温飙升至39℃才被同事送医。CT显示阑尾已穿孔,腹腔布满脓液——这并非个例,我国每年因拖延阑尾炎手术导致重症的患者超过10万例。

一、被忽视的"小病":阑尾炎为何不容拖延?

阑尾是位于右下腹的细长盲管,看似无足轻重,实则暗藏危机。当粪石、食物残渣或病原体堵塞管腔时,内部压力骤增,黏膜层迅速充血水肿。此时若未及时干预,炎症会以每小时0.5厘米的速度向管壁深层蔓延。

临床数据显示,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若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足5%;而拖延超过48小时,这一数字将飙升至30%以上。更严峻的是,每延迟1小时手术,穿孔风险增加1.2倍——这就像在腹腔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二、致命后果一:脓毒血症——全身器官的"连环爆炸"

当阑尾穿孔后,数以亿计的细菌会涌入腹腔。这些病原体不仅侵蚀肠管,更会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此时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典型症状,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突破20×10⁹/L(正常值为4-10×10⁹/L)。

某三甲医院曾接诊一位28岁程序员,因连续加班忽视腹痛,72小时后才就医。手术时发现腹腔积脓达800ml,术后第三天突发多器官衰竭。医生解释:"细菌毒素就像点燃了全身器官的导火索,心脏、肝脏、肾脏会接连罢工。"据统计,阑尾穿孔引发的脓毒血症死亡率高达15%-30%,远超普通阑尾炎的0.1%。

三、致命后果二:肠粘连——终身腹痛的"隐形枷锁"

腹腔炎症会刺激腹膜分泌大量纤维蛋白,这些黏稠物质就像强力胶水,将肠管与周围组织黏连在一起。轻度粘连可能导致间歇性腹痛,严重时则形成"肠梗阻",患者会出现剧烈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45岁的李女士就是典型案例。10年前她因害怕手术选择保守治疗,如今每月都要忍受数次"刀绞样"腹痛。肠镜检查显示,她的小肠与腹壁形成多处粘连带,如同被绳索捆缚。专家指出:"这种粘连无法通过药物消除,每次发作都可能引发肠管缺血坏死,相当于在体内埋了颗不定时炸弹。"

四、致命后果三:腹腔脓肿——反复发作的"定时炸弹"

穿孔后的脓液若未完全引流,会在盆腔、膈下等部位形成包裹性脓肿。这些脓腔就像培养皿,持续繁殖细菌并释放毒素。患者会表现为持续性低热、盗汗、体重骤降,B超检查可见直径3-10cm的液性暗区。

某医院收治过一位特殊患者:72岁的张大爷因糖尿病控制不佳,阑尾炎穿孔后形成盆腔脓肿。虽经多次穿刺引流,但每次好转后1个月又会复发。最终医生发现,他的脓肿壁已形成厚达1cm的纤维层,如同给细菌建造了"堡垒"。这种情况不仅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更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

五、科学应对:把握黄金救治期

识别阑尾炎的关键在于"转移性腹痛":初期多为上腹或脐周疼痛,6-8小时后固定于右下腹,咳嗽或按压时疼痛加剧。当出现发热、呕吐、板状腹(腹部僵硬如木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现代腹腔镜手术已实现"日间手术"模式,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24小时出院。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60%。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早期手术更能避免流产、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六、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健康防线

预防阑尾炎需从三方面入手:饮食方面,减少高脂、辛辣食物摄入,避免暴饮暴食;生活习惯上,保持规律排便,防止便秘;定期体检中,腹部B超可早期发现阑尾粪石。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患者,预防性切除是更安全的选择。

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阑尾炎已非不治之症。但拖延治疗带来的后果,却可能让患者付出沉重代价。记住:当身体发出疼痛信号时,及时就医就是最好的"保险"。毕竟,没有任何工作值得用健康去冒险,也没有任何疼痛应该被轻视。生命只有一次,对待健康,我们永远不能心存侥幸。

(张定喜 许昌市人民医院 普外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