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通常会要求患者去除身上的所有金属饰品(即“穿金戴银”)并卸掉浓妆(即“浓妆艳抹”)。这一规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医学安全、操作便利性和感染控制等多方面的科学考量。以下是具体原因:
一、为何不能佩戴金属饰品?
导电风险与设备干扰
现代手术室依赖各种精密电子设备,如电刀、激光仪、监测仪等。这些工具通过电流或高频能量工作,而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若患者身上残留项链、耳环、戒指等物品,可能在接触皮肤时形成意外回路,导致局部灼伤甚至更严重的组织损伤。例如,使用单极电凝钩时,电流会优先流向电阻最小的路径——也就是金属导体,可能造成非目标区域的热损伤。
磁场兼容性问题
MRI(磁共振成像)虽不在常规手术中使用,但某些植入式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本身就对磁场敏感。即便是普通外科手术,强磁场环境也可能使游离的金属物件移位,增加误吸或划伤的风险。此外,钛合金种植牙虽相对安全,但仍建议术前评估其位置是否影响操作视野。
无菌屏障破坏
消毒铺巾需要完全覆盖患者身体以建立无菌区。突出的首饰会撑开洞隙,成为细菌入侵的突破口。曾有案例显示,未取下的手链导致术野污染,引发术后切口感染。更极端的情况是,尖锐边缘可能刺破手套或敷料,直接威胁医患双方的安全。
急救时的隐患
在紧急情况下(如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可能导致金属饰品压迫血管神经束,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颈部链条类物品,可能因体位变动缠绕气管插管导管,延误抢救时机。
二、为何要彻底卸妆?
化学成分的潜在毒性
化妆品中含有油脂、色素、防腐剂及重金属微粒(如铅、汞)。这些物质不仅可能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还会与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刺激性化合物。例如,含酒精的皮肤清洁剂遇到粉底液中的酯类成分时,会产生脂肪酸盐沉淀物,降低杀菌效果。眼部睫毛膏若带入结膜囊,甚至可能导致化学性角膜炎。
影响生命体征监测精度
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需紧贴指尖皮肤才能准确读取数据。指甲油会阻隔光线穿透,使读数偏低;厚重的粉底则会改变肤色光谱反射率,干扰光电传感器对缺氧状态的判断。有研究指出,错误报警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干预措施增加37%。
麻醉管理的复杂化
全麻过程中需要持续观察口唇黏膜颜色变化作为循环功能的直观指标。口红残留会掩盖真实的苍白或发绀表现,延误低灌注状态的识别。同样,眉笔描画过的眉毛区域也无法真实反映休克时的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微生物载体作用
每克化妆品平均携带数百万个微生物群落。即使经过表面擦拭,仍可能有顽固菌株定植于皱纹深处。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这种隐性污染源足以引发院内获得性感染。美国CDC数据显示,美容相关产品导致的手术部位感染占所有病例的8.2%。
三、特殊场景下的延伸考量
对于宗教文化意义重大的特殊装饰物(如某些民族的传统鼻钉),医疗团队会采取折衷方案:先用无菌贴膜覆盖固定,再以多层纱布包裹隔离。但这需要提前沟通并制定应急预案。至于永久性纹身部位,则需特别注意其下方是否存在慢性炎症灶——这类区域往往是异物巨细胞肉芽肿的好发部位,术中应避免在此做切口选择。
结语
看似严苛的术前准备规范,实则构建了多重安全防护网:从物理层面的电磁兼容到生物层面的无菌保障,再到功能层面的监测有效性。每一次看似繁琐的细节管理,都在默默守护着手术台上的生命安全。当患者躺在无影灯下时,那些被暂时收起的美丽饰物,换来的是整个医疗团队最纯粹的专注——只为您的健康重生。
(曾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部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