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引起。由于小儿生理特点、免疫状态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使得他们较成人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要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诊断要点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病史与临床表现:病史:了解患儿近期有无尿路感染病史、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系统感染症状。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呕吐、腹痛、反复腹泻、排尿时哭闹、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发热或寒战等。新生儿及小婴儿可能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中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应考虑泌尿系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蛋白尿、血尿及脓细胞;尿培养及菌落计数:尿培养呈阳性,菌落计数≥10万/毫升可确诊为尿感,1~10万/毫升为可疑,少于1万/毫升多系污染;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提示有感染。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确定肾脏有无结石、积水等情况;静脉肾盂造影:了解尿路有无梗阻、畸形,肾盂有无积水等;放射性核素检查:可确定尿路有无梗阻、畸形。
二、治疗要点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纠正先天或后天尿路结构异常,防止肾功能损害。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水: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增加排尿量,有助于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在膀胱内停留时间;饮食护理:鼓励患儿进食,供给足够的热能、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药物治疗 抗生素选择:根据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对膀胱炎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疗程与剂量:急性感染一般疗程为7~14天,慢性或反复感染者疗程可适当延长。剂量需根据患儿体重和肾功能情况调整。
对症治疗 高热、头痛、腰痛:给予解热镇痛剂缓解症状;尿路刺激症状:可用阿托品、山茛菪碱等抗胆碱药物治疗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局部治疗 膀胱内药液灌注:对于经全身给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慢性膀胱炎患者,可采用膀胱内药液灌注治疗。
尿路畸形矫治:约半数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伴有尿路畸形,如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梗阻等。这些畸形是导致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及时予以矫治。
三、预防与随访
预防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及及时发现并矫治尿路畸形。
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女婴应注意外阴部清洁,勤换尿布或尿不湿。男婴应注意包皮垢的清理;便后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避免粪便污染尿道口。
提高机体抵抗力 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运动: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定期随访 尿常规监测:治疗开始后应随访尿液检查,必要时随访尿细菌培养以指导和调整用药。
超声检查:对婴幼儿要注意及时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行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和肾皮质核素显像,排除尿路畸形后方可停止用药。
四、结语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治疗方面应积极控制感染、去除诱因、纠正尿路畸形,防止肾功能损害。同时加强个人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及定期随访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家长和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