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在人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感冒的经历。现代医学普遍认为,感冒是由病毒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然而,中医在治疗感冒上拥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机能,往往能够取得轻松又十分有效的治疗效果。
一、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中医将感冒称为 “伤风” 或 “外感病”。感冒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致。不同季节,邪气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感冒的症状和类型也会有所差异。
(一)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当人体劳累过度、休息不足等导致正气虚弱时,外感风寒之邪,就容易引发风寒感冒。其症状表现为怕冷明显,轻度发热或没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舌苔薄白等。
(二)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常见于春夏季节。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或者风寒之邪入里化热,就会导致风热感冒。症状包括发热比较明显,体温可高达 38℃甚至更高,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咳嗽吐黄痰,舌苔薄黄等。
(三)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多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且潮湿的时候。暑湿之邪侵犯人体,会出现发热,汗出不畅,头痛昏重,肢体困倦,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舌苔黄腻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
1.风寒感冒
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麻黄汤适用于风寒感冒实证,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其主要成分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相互配伍,能使人体微微出汗,驱散风寒之邪。桂枝汤则适用于风寒感冒表虚证,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能调节人体的营卫之气,缓解感冒症状。
2.风热感冒
银翘散是治疗风热感冒的经典方剂。它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等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此外,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也常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
3.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丸、散)是治疗暑湿感冒的常用药。它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对于暑湿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食疗方法
1.风寒感冒
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红糖能温中散寒、调和营卫。将生姜切成片,加入适量红糖,用开水冲泡后饮用,能帮助人体驱散风寒之邪,缓解感冒症状。
2.风热感冒
可食用薄荷粥。将薄荷洗净,煎汁后去渣,加入适量大米煮粥。薄荷具有疏散风热的作用,此粥能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3.暑湿感冒
可以吃一些薏苡仁粥。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能帮助去除暑湿之邪。将薏苡仁与大米一起煮粥,对暑湿感冒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穴位按摩
1.风寒感冒
按摩风池穴和大椎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可疏风散寒。大椎穴位于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按摩大椎穴能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可以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按压穴位,每次按压 3 - 5 分钟,每天 2 - 3 次。
2.风热感冒
按摩合谷穴和曲池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摩合谷穴可疏风清热、解表止痛。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按摩曲池穴能清热泻火。同样用食指和拇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 3 - 5 分钟,每天 2 - 3 次。
3.暑湿感冒
按摩足三里穴和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按摩这两个穴位可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对暑湿感冒有辅助治疗作用。
- 结语
中医治疗感冒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中药治疗、食疗方法和穴位按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能够轻松又有效地治疗感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冒类型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正气,预防感冒的发生。
(陈永亮 周口骨科医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