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心悸便是其中之一。心悸是指心慌不安、心跳异常,可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中医对于养心、防治心悸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一、中医对心悸的认识
(一)病因
1.情志失调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密切相关。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例如,过度的愤怒会使肝气上逆,进而影响心气的顺畅运行,导致心悸。正如《内经》中所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不良情绪扰乱人体的气血运行,使心脏失去正常的气血滋养,从而引发心悸。
2.体质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会导致人体气血阴阳亏虚。心主血脉,气血不足则心脏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例如,一些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气血亏虚,容易出现心悸的症状。同时,一些女性在产后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养,也可能因为气血不足而发生心悸。
3.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或者酗酒、大量饮用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会损伤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则气血生成不足,影响心脏的气血供应。而且,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能导致痰湿内生,痰湿阻滞心脉,也会引发心悸。
(二)病机
心悸的病机主要是气血阴阳失调,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气血不足时,心脏缺乏滋养,会出现心慌、心跳无力等症状;阴虚火旺时,虚火扰心,会导致心烦、心悸、失眠等;心阳不振时,心脏的阳气不足,无法推动气血正常运行,也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二、中医养心方法
(一)情志调节
1.情志舒畅
保持心情舒畅是养心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情志,如参加户外活动,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这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下棋等,这些活动能够转移注意力,使心情愉悦。
2.情志疏导
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可以与朋友、家人倾诉,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例如,当感到焦虑时,将自己的烦恼说出来,会感觉轻松许多,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对心脏的影响。
(二)饮食调养
1.饮食有节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这有助于脾胃的正常运化,保证气血的充足生成。
2.食物选择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养心作用的食物。例如,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经常食用;桂圆肉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用于煮粥或炖汤;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做成百合粥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三)中药调理
1.辨证用药
中医治疗心悸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用药。例如,对于心血不足证,常用归脾汤进行治疗,以养血安神;对于阴虚火旺证,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对于心阳不振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2.注意事项
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用药的剂量和疗程也会有所差异。
(四)穴位按摩
1.常用穴位
内关穴是治疗心悸的常用穴位之一,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神门穴也很重要,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此穴可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2.按摩方法
可以用拇指按压穴位,每次按压 3 - 5 分钟,每天可按摩 2 - 3 次。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五)运动养生
1.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心悸。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给心脏造成过大的负担。
2.运动注意事项
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均匀,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 结语
中医养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情志、饮食、中药、穴位按摩和运动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悸,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陈永亮 周口骨科医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