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悸心慌,中医内科解析心脏亚健康,养心安神

2025-01-27 11: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悸心慌,是心脏亚健康状态的常见表现,它可能源于多种内外因素,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预示着更深层次的心血管问题。中医内科在解析心脏亚健康、养心安神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深入探讨心悸心慌的病因、症状、中医内科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以及日常养心安神的建议,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中医养生指南。

一、中医对心悸心慌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心悸心慌属于“心悸”、“怔忡”等范畴,是心脏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当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火亢盛、心阳不振或心脉瘀阻时,均可导致心悸心慌的发生。

二、心悸心慌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

心血不足: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心火亢盛: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可致心火偏旺,扰动心神。

心虚胆怯:素体虚弱,突受惊恐,或长期忧虑,致心虚胆怯,心神不宁。

心脉瘀阻:气滞血瘀、痰浊阻络等,均可导致心脉不畅,心血运行受阻,引起心悸。

症状:

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控制。

心跳加快,或伴有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等症状。

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休息或情绪稳定时减轻。

严重者可能伴有失眠、多梦、健忘、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中医内科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中医内科治疗心悸心慌,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即实证以驱邪为主,虚证以补虚为主,同时注重调畅心气、养心安神。

治疗方法:

心血不足:治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如归脾汤。

心火亢盛:治以清心泻火、镇心安神,方如朱砂安神丸。

心虚胆怯: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如安神定志丸。

心脉瘀阻: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如血府逐瘀汤。

针灸治疗:选取心经、心包经、脾经等经络的穴位,如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调和气血,养心安神。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胸部、背部、上肢等部位的穴位,如膻中、心俞、天池等,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心悸症状。

四、日常养心安神建议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生痰,扰动心神。适量食用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红枣、莲子、百合、龙眼肉等。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养心安神。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调畅气血,增强体质。

情绪管理: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以免情志内伤,影响心神。

环境营造: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避免噪音、光线等干扰,营造有利于养心的环境。

五、结语

心悸心慌,虽非大病,却不可轻视。中医内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养心安神、调理心脏亚健康方面展现出了深厚的智慧。通过辨证施治,调和气血,不仅能有效缓解心悸心慌症状,还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提升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情绪管理及环境营造,以养心安神,守护心脏健康。

(王永宽 滑县瓦岗寨乡卫生院 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