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袁静静:出血急救知识普及

2023-08-17 10: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出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急症之一,无论是外伤还是内部疾病,都可能引发出血现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方法,对于挽救生命、减轻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出血的分类、急救原则、止血方法和转运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普及出血急救知识。

一、出血的分类

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大类。

1.外出血:指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外出血又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危险性大。常见于动脉损伤或破裂。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性。常见于静脉损伤或破裂。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从伤口渗出,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常见于表皮擦伤或划伤。

2.内出血:指血液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内出血的症状往往不如外出血明显,但危险性更大,因为失血不易被察觉,容易导致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

二、出血急救原则

出血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立即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和生命危险。同时,要保护伤口,防止感染,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1.立即止血:迅速判断出血类型和部位,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2.保护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覆盖伤口,避免污染和进一步损伤。

3.防止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

4.及时就医:在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三、止血方法

止血方法根据出血类型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止血方法:

1.指压法: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血管,使血流中断,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四肢和小动脉出血。

操作方法:将手指按压在伤口近心端的动脉上,用力适中,持续压迫至出血停止。

2.加压包扎法: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使伤口周围的组织受到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

操作方法:先用纱布或布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环绕伤口周围加压包扎。包扎时应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止血带法:在伤口近心端用止血带(如橡皮管、布带等)扎紧,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四肢大出血且无法用其他方法止血的情况。

操作方法:在伤口近心端用止血带扎紧,注意标记扎带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1小时)放松一次,以防止肢体坏死。

4.直接压迫止血法:对于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出血,可以直接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覆盖伤口,并用手持续用力压迫,直至出血停止。

四、不同部位出血的急救处理

1.头部出血:头部出血时,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压迫伤口,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有必要,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四肢出血:四肢出血时,可根据出血类型选择指压法、加压包扎法或止血带法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应尽量在伤口近心端寻找动脉进行指压止血。

3.躯干出血:躯干出血时,由于部位特殊,止血难度较大。应尽量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覆盖伤口,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处理。

五、转运注意事项

在将患者转运至医院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患者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固定伤肢:对于四肢骨折或出血的患者,应用夹板或绷带固定伤肢,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4.保持温暖:为患者盖好被子或衣物,保持体温。避免用热水袋等直接加热,以免烫伤。

5.心理安抚:在转运过程中,应尽量安抚患者情绪,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感。

六、预防出血

预防出血的关键在于避免外伤和内部疾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3.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的出血。

4.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K和C,它们对于血液凝固和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5.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意外伤害。

6.避免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因为烟草和酒精都会增加出血风险,损害血管健康。

7.紧急情况准备: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止血带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出血。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的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出血急救知识,强调了急救措施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预防和处理建议,以帮助公众在遇到出血紧急情况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保障生命安全。

(袁静静 开封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