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尿急、尿频和夜尿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指膀胱在储尿期出现不自主的收缩,导致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具体来说:
尿急:患者会突然感到尿意迫切,常常需要立即就近找到厕所,以免尿失禁。尿急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尿频:患者出现尿意频繁,常常强烈地想要排尿,并且无法控制排尿间隔。尿频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夜尿增多: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夜间会有频繁起夜小便的情况,这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而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尿失禁、尿滴沥、膀胱疼痛和不适感、性生活障碍如性交疼痛、排尿困难如尿道刺痛或尿流弱等症状。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膀胱感觉过敏:膀胱壁上的神经末梢对尿液充盈的刺激过于敏感,导致患者频繁产生尿意。
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在储尿期出现不自主的收缩,导致尿频和尿急。
尿道及盆底肌肉功能异常:尿道括约肌或盆底肌肉的张力异常,可能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
膀胱神经传入异常:膀胱的感觉传入神经可能存在异常,导致大脑对膀胱充盈状态的判断失误。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大脑中的一些神经递质失衡可能会影响膀胱的控制,例如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活动。
外周神经系统因素:支配膀胱的神经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活动,例如膀胱逼尿肌的神经兴奋性增高,可使膀胱在较小的刺激下就产生强烈的收缩。
此外,饮食与生活习惯不良(如摄入刺激性饮料、憋尿等)、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等)、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三、诊断与检查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尿常规检查:对尿液进行化验,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
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的膀胱和尿道功能,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功能异常。
超声检查: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以及残余尿量,有助于判断膀胱是否存在病变。
膀胱镜检查:判断膀胱是否存在炎症、结石、肿瘤等病变。
四、治疗与护理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改善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中医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缓解尿急、尿频等症状。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药物副作用。
行为治疗:包括膀胱训练和盆底肌锻炼。膀胱训练旨在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增加膀胱容量;盆底肌锻炼则通过收缩盆底肌来抑制膀胱的收缩,以控制排尿。
中医治疗:包括熏香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膀胱容量过小、严重的低顺应性膀胱等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可选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治疗需要谨慎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辛辣食物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石景霖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