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分类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它并非罕见,尤其在特定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外伤患者等)中较为常见。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骨髓炎可分为急性骨髓炎、亚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起病急骤,伴有高热、寒战、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亚急性骨髓炎:症状相对较轻,病程较长,可能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不适。
慢性骨髓炎:通常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演变而来。症状包括局部溃破、流脓、死骨形成和窦道等。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更为复杂,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骨髓炎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创伤后感染:手术或外伤导致的骨骼开放伤,如消毒不当,致病菌可以从创口直接进入骨组织。
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感染严重或迁延不愈,致病菌可扩散至深层骨组织。
血液传播:当人体发生严重感染时,血液中可存在致病菌,随着血液循环播散到骨组织。
免疫功能降低:体质虚弱、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糖尿病等因素,都可能增加骨髓炎的患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因病程和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身症状:急性骨髓炎患者常有恶寒、高热、寒战、烦躁、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慢性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可能较轻,但在急性发作期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局部症状:局部剧烈持续性疼痛,活动或触碰患处时疼痛加剧。患处皮肤发红、发热、肿胀明显,有时可见软组织肿胀和窦道形成。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形成脓肿,脓肿穿破后疼痛立即减轻,但可能形成新的窦道。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诊断与治疗
诊断:骨髓炎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必要时,还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骨髓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清除病灶、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急性骨髓炎患者通常需要静脉给药,慢性骨髓炎患者则可能需要长期口服抗生素。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的骨髓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方法包括病灶清除术、开窗引流术、死骨取出术等。必要时,还需进行植骨术或骨搬运术以恢复骨的连续性。
支持治疗:包括保持患肢制动、石膏或支具固定、营养支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
五、预防与护理
预防: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外伤和感染、及时治疗基础疾病是预防骨髓炎的关键。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外伤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骨髓炎。
护理:骨髓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同时,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止感染加重。在康复期间,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骨骼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通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可以降低骨髓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骨髓炎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康正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骨与关节感染二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