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医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腹部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它通过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进行成像,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腹部超声的基本原理
腹部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其频率高于人耳可听范围)在人体组织中传播和反射的特性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患者平躺,医生在患者腹部涂抹耦合剂以减少声波在空气中的衰减,随后用超声探头扫描腹部,探头接收不同密度组织界面反射的超声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这些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我们所见的超声图像,医生据此观察并记录腹部各器官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等信息。
二、腹部超声的常见异常结果解读
1.肝脏异常
肝炎: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脏肿大,边缘与轮廓异常,肝内回声增强等征象。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摄入、药物损害等因素引起,可导致肝功能受损。
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的病变。超声图像上,脂肪肝表现为肝实质内回声增强,呈细密点状,肝后方回声衰减。脂肪肝通常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长期过量饮酒、肥胖等。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慢性损伤后的一种病理改变。超声图像上,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肝脏缩小、表面增粗、不平整等征象。肝硬化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引发多种并发症。
肝囊肿:肝囊肿是肝脏内的一种良性包块,通常无明显症状。超声图像上,肝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光滑,后方回声增强。肝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定期随访观察。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内的一种良性肿瘤。超声图像上,肝血管瘤表现为高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肝血管瘤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当其体积较大或引起不适症状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胆囊异常
胆囊炎: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引起,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模糊等征象。胆囊炎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一种常见病变。超声图像上,胆囊结石表现为胆囊腔内强回声团块,后方伴有声影。胆囊结石可导致胆绞痛、胰腺炎等并发症,需及时治疗。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胆囊壁的一种良性病变。超声图像上,胆囊息肉表现为胆囊壁上的小结节状隆起。胆囊息肉的大小和性质是评估其危险程度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息肉大小在5mm以内不需要特殊处理,5~10mm需定期随访,10mm以上或增长明显时建议手术切除。
3.胰腺异常
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组织的炎症性病变。超声图像上,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大、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等征象。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胰腺囊肿:胰腺囊肿是胰腺内的一种良性包块。超声图像上,胰腺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光滑,后方回声增强。胰腺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定期随访观察。
胰腺癌:胰腺癌是胰腺内的一种恶性肿瘤。超声图像上,胰腺癌表现为胰腺局限性肿大、形态失常、回声不均等征象。胰腺癌患者可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症状。胰腺癌的预后较差,需尽早诊断和治疗。
4.脾脏异常
脾肿大:脾肿大是脾脏体积增大的表现。超声图像上,脾肿大表现为脾脏各径线均增大,形态饱满。脾肿大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脾脓肿:脾脓肿是脾脏内的一种化脓性感染。超声图像上,脾脓肿表现为脾脏内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脾脓肿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需及时治疗。
脾血管瘤:脾血管瘤是脾脏内的一种良性肿瘤。超声图像上,脾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脾血管瘤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当其体积较大或引起不适症状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5.肾脏异常
肾结石:肾结石是肾脏内的一种常见病变。超声图像上,肾结石表现为肾脏内强回声团块,后方伴有声影。肾结石可导致腰痛、血尿等症状,需及时治疗。
肾囊肿:肾囊肿是肾脏内的一种良性包块。超声图像上,肾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光滑,后方回声增强。肾囊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定期随访观察。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肾脏内的一种感染性病变。超声图像上,肾盂肾炎表现为肾脏肿大、回声不均等征象。肾盂肾炎患者可出现发热、腰痛、尿频等症状,需及时治疗。
腹部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医学检查手段,为腹部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对于维护腹部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姚延丹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职业病医院) 超声科)